极简生活 六个好习惯 养成益处多

极简生活的益处多多,习惯也分享过很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坚持自己乐意且容易坚持的,长期下来,会让生活更轻松,节约更多的时间与钱,让人不为物所累,拥有更多自由。

以下五个好习惯,是我长期坚持,并获益良多的,今日写来分享与您,为您的美好生活增添色彩。

物尽其用

极简生活 六个好习惯 养成益处多

以前的我走过很多弯路,对物品的浪费,过度购买,不珍惜。回想起来觉得惭愧。但好在迷途知返,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今我不轻易购买,拥有的物品都很珍惜,尽量用完,用到不能再用,再考虑买入新的。

比如牙膏、洗发水等不会再只用半瓶就换,搁置着落灰,久了扔掉。现在都会用完,用到最后一滴,再换下一个。食物也一样,我再也不会买多吃不下分量,而是尽量合适或者少一点(利于保持身材),总之拥有的每一份果蔬肉蛋奶,每一个大小物件,都不去浪费,珍惜使用,并心怀感恩。

虽然现在是物质丰富的年代,但像物质匮乏一样的年代那样去对待物品,会更珍惜,也会更能体会到拥有的幸福。

先修后换

极简生活 六个好习惯 养成益处多

有些物件换了,养成先修再考虑换的习惯,比如自行车轮胎有问题,完全可以修好的,就没必要去换个自行车。也没必要因为蹭破一点漆,就觉得有多么不好看了,自己花点小心思,就可以让它更好看。

但有些实在是没法修,或者修起来太麻烦太昂贵的,可以考虑更换。

二手物品

极简生活 六个好习惯 养成益处多

出国以前我几乎没买过二手物品,无论是衣服鞋包、电子产品和车等,和身边人一样,都只是买新的。但来到新西兰以后,慢慢受本地习惯影响,接受了二手物品,变废为宝的理念。有的物品并非不好而成了二手物品被销售,只是因为不再适合它的主人,并不代表不适合别的人。

这里的毕业班的孩子的校服,或者是长高穿不上的,会送给学校校服商店,或者父母在社群里便宜卖给需要的家长。学校的校服商店,有卖新的和二手的,根据需要选就好。

说回上面的自行车,孩子的自行车我是从当地二手网站上买到的,几乎半价买个八九成新的车子,孩子很喜欢,还省去了我们组装的麻烦,让店里组装还得交几十纽币折合人民币两三百的组装费。这样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质量大于数量

极简生活 六个好习惯 养成益处多

极简生活追求物品精简,少即是多。重视质量,而不是贪图数量多。所以养成良好的购物习惯很重要,只买品质好的,适合自己的,满心满眼喜爱的,否则的话,等等也无妨。

切记买很多廉价的,看着堆积如山,却找不出一身合适的。而且品质不好的物品,使用感也不会好。比如一件高品质的羊绒大衣确实挺贵,但每次穿起来都温暖舒适、得体大方,陪伴你度过好多个秋冬,会比好几件品质不好的衣服合适,它们除了占衣柜空间,并没太大用处。

舒适大过时尚

极简生活 六个好习惯 养成益处多

越活越明白的一个表现,便是更注重舒适,自己身体舒适,心情愉悦。良好的人际关系,让周围人也愉快。讲究自然舒适,不再追求所谓的时尚与潮流。

因为没有哪个时尚杂志的主编会比你更了解你自己,你适合什么风格,身材特点,气质如何,钱包负担得起什么,自己最清楚,所以合理安顿好自己,余生说长不长,让自己舒坦洒脱一点,真诚一点,少点累赘负担,少一些烦恼。

向内求安不攀比

极简生活 六个好习惯 养成益处多

年轻时容易向外求胜,看似壮志踌躇,实际心高气傲。随着岁月洗礼,社会磨炼,慢慢体会到向内求安的重要。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和谁都不比,和谁比都没必要,也没意思,过好自己最重要。

大人的收入,不管多少,量入为出别乱花,只要合理计划着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养成勤俭节约和理财投资的好习惯,被动收入的雪球滚起来,才会老来无忧。

孩子的学习兴趣等,该干嘛干嘛,但不必过于焦虑,更不能逼迫或者打击孩子,不拿孩子跟亲戚家,同学等比较,要比先把自己和那些孩子的父母们比比,大概就知道差距在哪里了。要理性去看待孩子的优缺,多观察少唠叨,多鼓励少干涉,原则性的要认真谈,其余的最好后勤和场外支持就好,孩子的舞台,交给他们完成。自己也少很多烦心事和无谓的压力,相信自己,也相信孩子,不焦虑的父母,殷实温暖有笑声的家,才是人最安稳的幸福。

感谢阅读,欢迎您关注@伊甸山梧桐雨,更多精彩极简生活内容,持续分享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习惯   益处   物件   校服   美文   焦虑   自行车   舒适   合适   珍惜   不好   父母   品质   适合   物品   孩子   二手物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