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一是要方法,二是要心态

科学网作者:李东风

研究生入学后一般是先上课。对于课程,大多是走过场的。学生整天上课,但效果如何,夯实基础没有,似乎导师并不在意。给学生看文献,不是看原著,而是看人家怎么做实验。好像掌握了实验技术就能做论文,发文章。现实中很多导师急于安排学生进实验室学技术,这是本末倒置,把学生当技术员来培养。至于论文,大多是由导师执笔。

读博——一是要方法,二是要心态

研究生理论是基础,实验是技能,写作是能力。但是科学思维和思考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研究生不具备科学思维,没有思考能力,只是掌握点技术,远远达不到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凡是没有承担过国家基金的,或没有稳定科研方向的导师大多数是不称职的(说这话可能得罪一些老师),教出的学生也很难青出于蓝。只会做实验的学生毕业后也很难有发展的空间。

基础不牢,后劲不足。只会做实验并不代表科研水平提升。把自己置于狭窄的课题实验中,学术视野不宽,学术底蕴不足,一问问题就回答不上来,解释不清楚,这是研究生普遍的现状。

研究生应该学会独立思考。在与导师交流中,不仅知道做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的意义是什么。要敢于挑战权威,提出有见地的意见,这样才有可能创新,取得有意义的结果。

研究生如何度过,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上课-实验-论文的模式只会培养一批模仿者。尤其是想做博士,做科研的学生更是如此。国家投入这么多培养研究生,但是最终成才的不多。机会永远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走过场   青出于蓝   本末倒置   美文   导师   心态   思维   科研   研究生   学术   能力   基础   科学   方法   国家   论文   学生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