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却终究未能找到光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却终究未能找到光明

这是顾城1979年写的一首诗《一代人》中的句子,需要说明的是,全诗其实也就只有这两句。但这两句,足以让顾城在近代诗坛中占据重要一席,成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但,诗终究只是诗,而写诗的人,要面对的是比“诗和远方”更加纷繁复杂的现实、还有人心。

顾城所说的黑夜,应该是有两方面的:

其一,是外在的:生于1956的顾城,经历了十年的文革,虽然创作这首诗的时候,这场运动早已结束,但他毕竟是在北京,那场风暴的中心,而他的父亲在此期间的种种作为,也为日后的苦痛埋下了伏笔。所以过往的种种仍然在他心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这些痕迹潜藏着,隐匿着,只等着在某个黑夜,穿透诗人敏感的心,借由诗人颤抖的手,跃然于纸上,流传后世。

其二,是内在的:顾城的性格是孤僻的,他不喜欢与人交流,甚至成年后直至结婚前,他能够交流的,绝大多数时候只有他的姐姐(顾乡)。孤僻也就罢了,可他偏偏还很自大,这种自大在后来的恋爱和婚姻中,产生了毁灭性的后果。而这种自大的根源,我一直认为,其实是骨子里的自卑。

1979年,23岁的顾城,在一列火车上,遇见了比他小2岁的谢烨,一见钟情。下车的时候,他留了纸条给谢烨,而谢烨就凭着纸条上的地址找到了顾城。之后追求的过程,实在难以称得上是浪漫,因为谢烨的父母觉得顾城精神有问题,不太放心把女儿交给这样一个人。顾城呢,直接在谢家门口摆上了一口棺材,白天在门口站岗,晚上在棺材里躺尸。就这样,迫于无奈的谢家父母只能勉强同意。从此之后,谢烨不只是成为了顾城的妻子,同时还是他的保姆和助理。因为顾城几乎没有自我生活的能力,他是个天才的同时,也是一个巨婴。

这样的婚姻,其实已经够悲剧了,可悲剧还要延伸和加剧。

婚后第三年(1986年),在北京的昌平诗会上,30岁的顾城遇到了23岁的李英,一个偶像遇到了自己的迷妹,故事就这样展开了。作为顾城的妻子,谢烨因为李英在诗会上对顾城的大力支持,极为喜欢李英这个姑娘。在后来的相处中,谢烨将顾城的脾性喜好毫无保留的告知李英,而李英投其所好的接近顾城。以至于顾城会说,李英才是与他天造地设的一对,谢烨只是他改造的女人。

1988年,顾城夫妇前往新西兰讲学,之后由于顾城的性格原因,辞职后定居于激流岛。两年 之后,李英在顾城夫妇(严格来讲,只有谢烨)的资助下,从北京也来到了激流岛。之后顾城就正大光明的过起了一夫二妻的生活,而谢烨居然也选择了接纳。

黑夜给了他黑色的眼睛,他却终究未能找到光明

谢烨、顾城、李英

可岛上的生活其实是很贫苦的,李英在两年之后趁顾城夫妇外出讲学的机会,逃离了激流岛,迅速的嫁给了一个五十多岁教英文的外国人,其中无关爱情。

顾城失去了李英,他失控了。我并不觉得他有多爱那个逃离的姑娘,他失控大概只是由于那可怜的自大和变态的控制欲占有欲。他开始着手创作他生命中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书名就是那个女孩的名字---《英子》。需要说明的是,顾城创作的方式是口述,由妻子谢烨打字记录。如果看过《英子》这本书的朋友都知道,书中有大量的露骨描写以及对英子的赞美和歌颂,而这些都是谢烨逐字逐句记录的,这可能摧毁了谢烨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于是乎,谢烨也决定要和顾城离婚了,她要去找寻自己的幸福,甚至幸福已经有了端倪,那个人叫大鱼。

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

1993年10月8号,顾城用斧头砍伤了谢烨(之后送医途中不治身亡),在激流岛破败的房子前自缢身亡。那一年,顾城37岁,谢烨35岁,李英30岁。激流岛上,未见大鱼,也未见光明。

黑夜终究只是黑夜,并不值得歌颂和赞美;即使找得到光明,那力量也绝不来自黑暗。

顾城,斯人已逝,我已不大愿意提起这个名字,但他的诗歌曾经带给我的力量,我仍然心怀感激。我宁愿相信,他只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我想涂去一切不幸

我想在大地上

画满窗子

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

都习惯光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光明   黑夜   激流   会上   孤僻   大鱼   岛上   自大   美文   北京   夫妇   诗人   纸条   悲剧   任性   妻子   黑色   眼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