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欢迎关注我,跟我一起读书、旅行、看风景!

「原创」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1.

窗外的滴答声不断,雨点敲击着窗户,设定的闹铃也响个不停,就是不想起床。“双休日懒觉情结”始终困扰着我——即使计划去召稼楼古镇,还是不自觉赖到近九点才起床。

召稼楼古镇,又称召楼,位于上海闵行浦江镇沈杜公路。是元末明初号召农耕垦荒机构所在地, 历经明、清、民国时代的发展衍变,逐渐形成江南水乡集镇,至今保存着大量明清时期古建筑,以及相互关联的街巷、桥梁和水系,是上海32个重点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原创」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南宋绍兴年间,谈德中为召唤农夫垦荒,特别搭建了小楼,称为召稼楼。后来便以小楼为中心,形成了集镇,人们将集镇叫为召稼楼。属于古代上海农业文明开发区,堪称上海农耕文化发祥地。

召楼镇兴起于明朝嘉靖、万历年间,到清朝中叶时开始衰落。到光绪初,尚有商店60余家,居民百余户,当时还称召稼楼镇。

知道召稼楼古镇,缘于参加小同事的婚宴,听她说起该古镇,介绍的有声有色,景色优美,建筑别具一格。便等不及她有时间陪我同行,于是利用周日,冒雨独自前往。

「原创」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2.

周日上午十点半,天空阴郁,细雨蒙蒙,坐地铁7号转8号线再转出租,细雨绵绵中去一睹召稼楼古镇今天的风采和热闹。

走下出租的瞬间,被映入眼球的召稼楼古镇门牌吸引,正对门牌左右两侧分别为兴东门和报恩门,进得召稼楼门牌的左侧,便立着很气派的兴礼台。

古镇召稼楼,西临黄浦江,中贯镇河姚家浜,东西横贯,把召稼楼划分南北,水道四通。浜上有很多拱形桥连接南北走向,召稼楼第一湾在老姚家浜的最东端,姚家浜南北有辄止亭和观风亭遥相呼应,形成独特一景。

「原创」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召稼楼古镇南有辄止亭、梅月居、沈家花园、半日亭、阅波廊、资训墙(桥)、礼园、保南街、仁善街;北有观风亭、映月亭、笑靥亭、奚家船埠、礼耕堂、兴东街、平西街。

召稼楼古镇的建筑始于南宋绍兴年间,拥有八百年的历史,斑驳的石板、曲折的弄堂、鳞次栉比的观音兜以及骑马墙,织成曼妙的建筑风景。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柳叶飘花,形成浓郁的江南风情。梅园、礼园、礼耕堂等老屋宅邸,给人悠悠思绪,遐想无限。

「原创」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3.

我由报恩门进入,走过报恩桥,走向保南街。保南街是召稼楼保存最好的三条老街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一条街。

现在的街上,小商品云集,琳琅满目,特别是一些工艺品,非常养眼,我虽然不买,但喜欢拍照,很多时候商家不太乐意让拍,我也只能饱览一番作罢。

我打着雨伞,漫步其中,一直走到保南街的尽头。返回,过宁俭桥顺姚家浜边的走廊,浏览了阅波廊、辄止亭,阅“双亭取意”(辄止亭和观风亭)石碑,转向老姚家浜的最东端——观召稼楼第一湾的风采,看观风亭在雨中耸立。

「原创」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走过召稼楼古镇第一湾,进得兴东街,五香杂味瞬时扑来,原来整条兴东街都充斥着各种美食,种类繁多,香飘四溢。

我首选三个烧卖,作为午餐,看那烧卖卖相便口水溢出,谁知进得口中油腻的过分了点,我只吃了一个整的,余下两个只是吃皮……再往前,各式秘制咸踢、各种陷的粽子、萝卜丝油墩子、汤圆、本地菜老八样、鸭血粉丝汤、牛肉汤、桃酥饼、杂粮饼等,目不暇接,我定定神,选了两个芝麻汤圆,午餐就算解决了。

总算不负美食不负我的胃。

「原创」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4.

从兴东街到平西街,进入大门紧闭显然很破旧的礼耕堂,从门缝中看一眼老屋内的陈设。

从映月亭、笑靥亭到奚家船埠,基本就是随意漫步,到是悠闲自在。看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中的倒影,仍不住相机频举;淅淅沥沥的雨,渐渐停了,天空还是阴郁得很,不停的调整像素和快门,拍摄的景物还是不理想。

礼园,是我待在里面时间最长的地方。

礼园——是礼拜先贤的圣地,也是修身养性的园林。现在这座秀丽的园林里,纪念着两位改写上海历史进程的先贤——一位是上海城隍秦裕伯,一位是浦江第一人叶宗行。更有秦裕伯的后人,著名电影艺术家秦怡的纪念馆。

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秦怡,她是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之一,欣赏她不仅是她特有的人格魅力,更有她对智障子女无悔的爱的伟大。

「原创」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就如赞美她的序言道:“用一款颜色来装饰她,是红色;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她,是美丽;用一种表情来注解她,是微笑。”

她是一代城隍后人令人神往的传奇。

到召稼楼古镇,进礼园秦裕伯纪念馆才知道,人们口中一直说的“城隍”,竟是城市的守护神。

话说当年朱元璋一再召秦裕伯入朝,秦裕伯装病不出,后朱元璋一怒之下发了一道手谕:“海滨之民好斗,裕伯智谋之士,而居此地坚守不起,恐有后悔。”

秦裕伯接到朱元璋手谕,看措辞严厉,抱病入京,受命任御史大夫,直到病逝。朱元璋听后感慨的说:“生不为我臣,死当卫我士。”遂封秦裕伯为上海城隍——便是“城隍”的来历。

我从召稼楼古镇北门进,又从古镇北门出,似乎还有院落没有走到,周日雨中小游,有点意犹未尽。

怎奈起的晚来的迟并天色近晚,待下次再找机会尝美味、游美景、静听小桥流水、微风细语伴柳絮呢喃。

「原创」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原创」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原创」没想到,在这里竟看到了我最欣赏的老艺术家秦怡

(文中照片均为小编拍摄,文字原创,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城隍   平西   先贤   船埠   手谕   烧卖   绍兴   粉墙   集镇   农耕   门牌   古镇   美文   上海   年间   周日   没想到   秦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