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王立新

这是第二次光顾桂林伏波山了,十年前曾经到访过伏波山。记得那是国庆节后的秋天专程去看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的,当时伏波山景区游客特别多,我只是在伏波山下看了摩崖时刻、米芾自画像还有试剑石就匆匆离去了。

今年5月中旬再次走进桂林,又一次游览了桂林城市徽标——象鼻山,冒雨走进广西师范大学游览了全国唯一一个在大学校园内的AAAAA级景区靖江王府,然后从靖江王府后花园的独秀峰石刻中查找“桂林山水甲天下”,看了“南天一柱”,出北门往东走大约600多米就到了伏波山景区。

伏波山位于广西桂林漓江之滨,是一座依水傍水的孤峰,汉代时伏波将军马援南征曾经过此地,孤峰突起,西枕陆地,东临漓江,北临叠彩山,西南与独秀峰相望,有遏波伏澜之势,因唐代曾在山上修建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祠而得名。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进入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级台地庭园景观——伏波胜景。在这个三开对称的仿古牌坊建筑上方的正中位置,有楚图南先生手书“伏波晚掉”的匾额,令人顿生诗情画意。第二级平台上是一个院落,院内种植花木,错落有致,移步易景,妙趣横生。山脚下有廊,廊前置亭,亭内存放着一口古钟,古钟高2.5米,直径1.7米,重2524公斤,是清代定南王孔有德女儿为悼其父所铸。紧邻亭子东侧往下走就是诺大的一个溶洞名叫还珠洞,伏波景区最值得一看的就是还珠洞。洞内石壁上有石头纹络像紫白二条蛟龙蜿蜒相向,中间有一圆形光晕,圆晕似珠,宛如二龙戏珠,传说古时有一打鱼为生的渔人进入洞来喜得龙珠,后怕触怒龙王而将龙珠送还洞中,故此才有了还珠洞的传说。还珠洞内临江洞口处有石垂悬而下,距地寸许,名试剑石。传说这是汉代伏波将军马援的试剑处。桂林民间还流传说:“石头连,出状元。”说这根石柱能伸会缩,一旦与地面连接,便有桂林人考中状元。洞内有珊瑚岩、千佛岩,最珍贵的当属米芾自画像,从试剑石往洞外看就是漓江擦肩而过,这几天正赶上桂林下大雨,漓江水位上涨,伏波山下的溶洞里已经水漫金山了,这里也有一头大象看,鼻子伸进漓江正在吸水呢。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雨中游伏波山

伏波山孤峰雄峙,半枕陆地半插江潭,每年春夏,江水暴涨,山麓遏阻急浪狂澜,使江水倒转回旋,有降伏波涛之力。伏波山景致优美,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沿着石阶拾级而上可达半山亭、癸水亭直通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范成大在伏波山北临水处建癸水亭, 成为宋代桂林水上游览的打卡地之一。

还珠洞入口左侧,有石阶曲折而上,无多路就登上了山北临水之处的观景台,有叶圣陶先生题写的匾额“癸水亭”,呈六角形状,为宋时主宰桂林的范成大所建。“癸水绕东城,永不见刀兵”,筑亭水上充分彰显了范成大建此亭忧国爱民爱好和平的良苦用心。

冒雨登顶伏波山,山顶上只有我自己,这座山似乎是我自己的,这个世界似乎归我主宰,东眺尧山七星,南望穿山象鼻,北观叠彩,西携独秀,漓江桃花江两江脚下穿行,杉湖桂湖榕湖木龙湖四湖尽收眼底,杉湖的日塔月塔仿佛就在眼前,庆幸我们生活在盛世赶上日月同辉的好时代,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爱好和平,拥抱和平,谁胆敢冒犯我们定让他有来无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米芾   临江   漓江   靖江   军马   自画像   匾额   甲天下   溶洞   石阶   景区   汉代   陆地   江水   美文   和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