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昌潍专区干部南下

1948年昌潍专区干部南下

1948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做出《关于准备夺取全国政权所需要的全部干部的决议》,决定从华北、华东、东北、西北、中原五大老解放区抽调53000名干部,以区党委(或省委)为单位配备整套架子,随军前进,到新解放的区域,建立党政机构,以便有序稳健地接管新解放区。

1948年昌潍专区干部南下

12月,为贯中央决议,华东局在临朐县与益都县交界处的闵家庄(中共中央华东局机关所在地)召开各区领导人会议,主要内容是部署抽调干部随军南下工作和研究大军渡江以后华东局及所属各区党委的组织安排问题。25日,华东局作出《关于执行中央准备53000名干部决议的指示》(以下简称《指示》),指出:“我们注意到目前华中的干部(尤其中级和高级干部)特别缺乏,因此准备15000名干部规定完全由山东来负责。”

1948年昌潍专区干部南下

《指示》要求,此次抽调按照区地、县的建制搭配接管班子,然后整套抽调南下。分两期筹备:1948年12月底为第一期,抽调干部3000人;1949年2月底为第二期,抽调干部12000人。其中,昌潍专区配备半套地委级、5套县区委级,共调干部404人,作为第二期,于1949年2月底完成。《指示》下达后,山东省委按照华东局的要求,对南下干部抽调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安排和部署。

1948年昌潍专区干部南下

昌潍专区南下干部抽调工作,在华东局和山东省委的统领导下,共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1948年12月底,昌潍地委接到华东局和山东省委指示后,立即召开组织部长联席会议,进行布置分配。具体分配情况是:地委抽调半套,30人;潍县、昌乐安丘三县各抽调一套县、区干部,223人;益临都南各抽调半套县、区干部,151人。

1948年昌潍专区干部南下

由于当时昌专干部很少,经华东局批准不配备部队干部,由党政8补充。任务分配以后,地委和相关县区都召开了干部大会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华东局关于抽调干部随军南下的指示和有关文件决议,并进行了广泛的政治思想动员与教育。不久,南下干部抽调完毕。在这次抽调中,每县还配备了5至7名核心干部。


1948年昌潍专区干部南下

第二次是:1949年2月17日,华东局又下发《抽调新区南下干部配备表》,要求昌潍专区南下干部配备人数增加到510名。接到指示后,昌潍地委立即召开会议,组织干部进行讨论布置。当时,昌潍专区的外来干部较多,他们积极要求南下。根据这一情况,地委研究决定,各县按照外来干部多少进行补充调整南下干部,若有的县抽调干部较多,影响工作,待南下干部走后,地委另行调整;在补调干部质量7和工作性质上,确定抽调40名分区委委员以上干部,其余抽调一般干部,着重补调县区文教、武装、公安干部。由于潍外来干部强烈要求南下,抽调任务得以很快完成。

1948年昌潍专区干部南下

在这两次抽调工作中,昌潍南下干部共调走549人,比年华东局下达的计划多出39人。在这549名干部中,地委委员级人员7人(内有一名专员不是党委委员)、县委委员16人、县里干部28人、分区委委员190人、区委级干部78人、一般干部为230人。除干部之外,还配备了194名勤杂人员、骡马驴15头、脚踏车17辆、生产鸿利855万元、步枪37枝、匣子枪84枝、手枪111枝。此外,一同南下的还有保安司令部的干部88人、战斗员43人、勤杂人员104人、工作人员28人、工人1人、骡马驴16头、短枪97枝、机枪16挺、步枪363枝自动武器15枝。

1948年昌潍专区干部南下

南下干部抽调完成后,昌潍南下人员组成昌潍南下干部总队,由赵毓华、刘德胜同志负责。总队以下分为两个大队,半套地委和五套县区为第南下干部行军途中大队,保安司令部为第二大队。第一大队成立总支,由五名干部负责;大队下分五个中队,一个直属队;每个中队成立分支,由四名干部分任正副队长和指导员。为加强行军领导,南下干部于3月2日在地委集中,经过编队整理和动员教育,南下干部们情绪高涨,精神振奋。3月5日7时30分,昌潍南下干部乘车赴临城地区(枣庄薛城一带)集中,并在临城华东局党校进行了整训学习。3月下旬,昌潍南下干部被编入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第二支队随队南下。

1948年昌潍专区干部南下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临城   司令部   勤杂人员   干部   中共中央   地委   专区   区委   决议   美文   大队   指示   配备   月底   委员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