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如何从困顿低迷的环境中破局

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就连一些伟大的学士、达人也不例外,可以说,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百姓,没有人能一生万事如意,心想事成的,总要经历高山低谷,忧愁烦恼,天空不会永远晴朗,道路也不总是花香常漫,要经过低迷曲折的心路,要经历彷徨无依、艰难险阻的黑夜,该怎样面对?难道就这样放弃吗?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是最好的答案。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如何从困顿低迷的环境中破局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春天,三月七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因为在沙湖(今湖北黄冈),一场大雨在一个伟大的词人笔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内涵,他是这样叙述的,在春游的沙湖道中,一场春雨不期而至,仆人拿着雨具先走了,同行的人在雨中奔跑,怕被雨淋,却在泥泞的路上更显狼狈。只有我全不在意。一会儿天空放晴,因此作了这首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风穿过树林发出强劲的呼啸,雨打在树叶上,哗哗作响,不要被它猛烈的气势吓到,何不一边吟咏长啸,一边从容不迫地徐步穿行在风雨中,正是愁烦中具潇洒,满抱皆春风和气。人生际遇千万种,常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果总是纠结于此的话,就会让自己处在低迷阴暗的情绪之中,人生的烦恼便永无止境,如果想摆脱无谓的痛苦挣扎,就需要多一些大度,学会平复和放松自己的心情。在遇到打击或处于困惑之中时,很多人往往会觉得前路迷茫,此时应看到人生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萎靡不振是一种逃避,唯有勇敢面对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提升自己,重拾信心了。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竹杖是就地取材的用具,简单实用,帮助支撑身体,探索前面的路。芒鞋是一种草鞋,雨天穿着防滑,有这样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装备,哪怕一生经历风雨,又其奈我何?这就是青松气质,这就是红梅品格。


苏轼如何从困顿低迷的环境中破局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此时,豪兴中酒、憨态可掬的詩人被冷风一吹,酒醒了一大半,山头红彤彤的落日暖暖地照过来,经历过风雨的人,最后终将看到美好的夕阳和彩虹,看到光辉灿烂的希望。

回看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回首茫茫人生走过的路,禁不住感叹。苏东坡少年有才,二十岁不到就高中进士,詩歌闻名天下,行为举止不免有傲气,三十多岁时因为“乌台诗案”被御史弹劾下狱,敌对的势力欲置他于死地,幸亏苏辙、王安石等人的多方营救,幸而赦免死罪,被贬黄州,从太守之尊降至戴罪之身,到达黄州,在寺院栖身,当时他官职低微,没有薪奉,生活上捉襟见肘,从豪华的大都市来到偏远的黄州,心理上落差很大,感觉即惶恐不安,又凄凉孤寂,幸而有冯正卿帮助,给了他一块地,东坡亲自躬耕,种粮食、果树,并在大雪纷飞的季节修造了东坡雪堂。他身体力行,自给自足,正是田园生活让他与官场隔离,在四年时间内,他的詩风有很大转变,他开始感悟人生,体察民情,心灵变得豁达开朗,生活也丰富了他的创作,他爱美食,自创东坡肉:他爱旅游,丰富了他的阅历,在此期间写了前、后赤壁赋,精神境界开始如浴火凤凰,涅槃重生,他人生的丰盛的收获就是在低谷时期,

这是苦难中的恩典,患难中上下求索,破茧成蝶的过程,是人生不一样的祝福。

苏轼如何从困顿低迷的环境中破局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他的领悟,归去的路上,心灵沉寂,开始用辨证的眼光看自然,看人生,没有永远的风雨,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晴朗,大自然永远是不停的阴阳循环,人与自然同为一体,人生注定要经历风雨的洗礼,才会成为栋梁之才,成就一番生命的锻造,才能打磨出一个晶莹剔透的世间珍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神宗   低迷   春风和气   太守   黄冈   东坡   雨具   困顿   山头   低谷   美文   烟雨   狼狈   晴朗   春风   风雨   环境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