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问答


秋天的问答

秋天的问答

秋天的问答

秋天的问答

秋天的问答

秋天的问答

秋天的问答

  秋之问答


日有黄昏季有秋,

人过中年多忧愁。

虽已收获黄金屋,

无奈寿限无福受。


为何小草不惧秋?

难道草灵能永久?

文明不死代代传,

万千秋色已尽收。


秋之问实际是生命之问。退休之人就像进入了人生的秋天,可能志得意满,也大概率有了自己的“种子”,可就像秋天的小草,寒冬将近,生命终结前,自己已退出职场,似乎才有了大把的时间思考生命的意义。

在《物演通论》里,带电粒子间的感应与人与自然的相互感知和作用只是物演分化在不同代偿级别上的差别。非说有意义,也是人为赋予的。作为载体的躯壳总是会回到下一个碳循环的,能留下的是文化脚印。在自媒体时代,你的画作、网络小说、杂文等都可能成为日后外星人(或后代)的考古对象。

我们多数人的虚拟棺木里都是空的,上帝说:“留给你的只有`当下`,除非你对文明有所创造”。这就是牛顿不死的原因。所以,请各位珍惜当下!




注:配图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秋天   志得意满   通论   棺木   画作   秋色   人与自然   躯壳   粒子   杂文   寒冬   外星人   美文   概率   后代   问答   生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