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严抓的“普职比”内涵分析,可能有一半的学生上不了高中

中考和高考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管是中考还是高考,都需要通过学生们的努力才能够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教育部严抓的“普职比”内涵分析,可能有一半的学生上不了高中

但每年似乎都只听到有关高考的消息,对于中考的消息,好像并没有像高考那样被讨论的很热烈,所以就有很多人认为中考可能并不是很重要。

不过如果谁有这种想法的话,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要是孩子中考成绩不好,又怎么会进入重点高中呢?进不了重点高中,在高考的时候也可能会落在人后。

因此,总体来说,中考对于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中考是奠定基础的阶段,如果中考考不好的话,就会有一部分同学只能无奈辍学,打工赚钱养家了。


教育部严抓的“普职比”内涵分析,可能有一半的学生上不了高中

今年教育厅颁布了一项新政策,该政策颁布后,可能中考后一半的学生都上不了高中,那就是下令要严抓“普职比”。“普职比”就是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比例,而在2020年我国的普职比已经达到6:4的比例,如果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真的很有可能会有一半的同学上不了高中。也就是说,对于那些成绩一般的同学们来讲,如果中考没发挥好,可能就会被直接送去中专技校读书,即便是花钱也不能进普通高中读书了。


教育部严抓的“普职比”内涵分析,可能有一半的学生上不了高中

大家也千万别想着今年中考失利呢,能复读一年再进行中考,中考没有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考上了就是上高中,不然就上中职。这可让很多同学们欲哭无泪。那为什么国家会推行这样的政策呢?其实也是结合国家的实际情况来考虑,国家目前想要扶持中职学校,但随着12年义务教育的普及,更多的家长肯定是愿意孩子上高中,而不是上中职。因此,国家要出行了这样的政策,其实也是对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决定,是想让一部分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孩子,能够通过学习最后能有所收获。这也是一种因材施教的办法,因为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上高中,对于一部分来说,也许上中职院校培养一技之长,日后更有利于造福社会。虽然这个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一样的声音,但是如果成绩真的比较差的话,倒不如直接去学一门的特长。


教育部严抓的“普职比”内涵分析,可能有一半的学生上不了高中

高中和中职有哪些不同?

1、教育方向不同

高中主要是以知识为主的,而中职则普遍都是以技能为主,这样的话在教育方向上,自然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

中职里当然也会学习文化课,但是主要还是以技能为主,目的就是为了能让孩子们在毕业以后就能有个好的就业方向,而高中上完的孩子则多数都会考大学。

2、学习年限不同

高中通常都是3年制的,在上完3年高中以后同学们就会参加高考,考取自己理想的大学。

而中职的学习年限就不一定了,有的2年就可以毕业,而有的专业则需要4-5年左右才能毕业。

3、毕业证书不同

上完高中三年以后同学们所领到的毕业证书是由教育部颁发的毕业证书。而像中职学生们毕业以后,通常领到的都是技工学校所颁发的证书,这和高中毕业证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哪些中职院校专业的,就业前景会比较好呢?

1、护理

特别是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护理专业还是比较受到重视的。很多护理专业的岗位都是很缺人手的,所以相对各方面条件也是相当不错。

在这种严峻的就业情形之下,该就业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容易找到对口工作的,并且前景也非常的好。

2、学前教育

为什么说学前教育的就业前景好呢?这就跟国家政策有关了,大家都知道二胎政策的开放,因此,不少家庭都生了二胎,孩子自然也就多起来了。

随之就会有很多的幼儿园,机构班也跟着一起变更多,因此学习学前教育专业,日后的就业前景会非常的好。而且通常就业后的薪资待遇各方面也都不会太差。

3、计算机

虽说这是一个会让人学到“头秃”的专业,但丝毫不影响它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好。互联网与每个人都有息息相关。

不管在任何公司,任何企业,最需要的都是跟该方面有关的人才,不仅是现在,即使是在未来,这个依然是一个非常吃香的专业。

如果你真的热爱一件事情,那就拼尽全力的去做。不是每个人都非得上高中,并不是上中职院校就不好,选择一条能够走得通的路,对自己才是一条更好的路。

你们的看法呢?请在下方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教育厅   高中   教育部   学前教育   年限   美文   中考   日后   内涵   重点高中   比例   不好   技能   院校   孩子   政策   国家   学生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