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往事:寒冬腊月的插队日子

当知青,讲知青,纪念知青。让我们一起倾听知青的故事,感悟历史中的人、人的历史…...

为节省体力,我们四条汉子常早早就上炕,钻进被窝里侃大山。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美食,算是精神会餐吧。

知青往事:寒冬腊月的插队日子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北风呼啸,地冻天寒,寒冬腊月是我们知青最难熬的日子。

首先是冷,寄居的土坯草屋,四下透风,根本挡不住萧瑟的寒流。窗户上再糊上一层报纸,门口处再遮挡一褂门帘,依然是没有一丝温暖。土炕盘得不好,拢不住热乎气。

钻进被窝,覆盖上所有的衣物,还是不敢伸腿。真正是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啊。

室外,地面冻得硬邦邦,我的棉鞋底偏偏又是塑料材质,稍一接触,便滑了个趔趄,根本站立不住。不得已,只好缠绕上了麻绳来充当防滑链。

放下棉帽的护耳,颈间围上围巾,带上棉手套,全身还是冷飕飕的。于是,学着老乡的样子,拦腰系上了一根草绳,似乎感觉到了些许效果。

其次是累。那年月,提倡农业学大寨,变冬闲为冬忙,大搞农田水利建设。主要项目就是挑沟:既宽又深的沟,每人每天要完成十多米的定额。要命的是,地表是硬邦邦的冻土层,铜墙铁壁般地坚硬,铁锨根本插不进去,必须要先铲除这层硬壳,等于是掏着作业,付出的气力成倍。须臾间,每个人都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手套,棉衣,早扔到了一边,个别小伙子,甚至只穿一件背心埋头苦干。

吃饭时节,北风一吹,冷得打哆嗦。不得不拢起一堆火,一边取暖,一边烘烤随身携带的,已冻成冰疙瘩的高粱玉米面饼子果腹。

大规模的土方工程中,为提高效率,则采用了爆炸手段。土炸药是自制的,我亲眼目睹了其生产的全过程:将化肥硝酸铵与锯末按比例混合,放置铁板上加热,搅拌均匀,待冷却后即大功告成。用结实的牛皮纸包裹捆扎,插入雷管,便可引爆。这种灰色的粉末,威力巨大,巨大的冻土块,被炸得粉身碎骨。

当然,其危险性非常大,邻村的一个小伙子,违规操作,提前把药包与雷管混合,因摔倒而引起了爆炸,半边身子都炸飞了!

在独流减河心,收割芦苇更是苦不堪言的劳作。

辽阔无际的河道,冰层很薄,脚踩上去,立即便呈现出一道裂纹,并扩散开来,清晰的咔嚓声恐怖地深入耳鼓,令人立刻却步。老乡告诉我,淩炸的声响不要怕,此时的冰面俱是撗茬结晶,虽薄,却是非常结实坚韧的。

这片芦苇,地处偏僻,格外粗壮,高大,小小镰刀根本对付不了,片刻功夫,便纷纷卷了刄,只好一根根地连砍带拔。手上磨出了血泡,锋利的苇茬,刮破了棉衣,扎伤了脚,芦苇花,飞扬弥漫,搞得人人灰头土脸……

透明的冰层下,居然看到了游来游去的小鱼。队长挖了一个窟窿,居然毫不费力抓到了七八条鲫瓜子。用淘水的脸盆,连鱼鳞不刮,内脏不去,他兴致勃勃地煮成了一锅汤。午饭时分,大家围坐,你抢我争地喝了个精光。别说,仅放了一点盐的汤汁,味道真不赖呢。

我们插队知青最大的难题是吃饭,粗粝的玉米与高粱籽是唯一的口粮,孔夫子所言“三个月不知肉味”,根本就是我们的常态。

我们采用了一种简单实用的速成做饭法:

烧半锅水,取盆烫面(玉米或高粱),贴一圈饼子,中间放入切碎的白菜,再撒上一把盐。旺火烧开,十分钟后开锅 ,取饼盛菜,再加上一瓢水,主副食连汤就全部齐活啦!

一日三餐,没有丁点油水,只是果腹而已。好在劳动强度大,迫切补充能量,能填饱肚子就阿弥陀佛了。

冬天里,天黑得早,进得屋来已经是饥肠辘辘了。

精明的小赵,创造出一种既简单,又好吃的美食—尜尜汤。在玉米面中掺入天津带来的五香粉,烫面和好用刀拍成紧实的方型面团,再敷上干面,切成手指肚大小的方块,用葱姜呛锅,佐以切细的白菜丝,煮开后,再加上一小勺珍藏的猪油,每人盛得香喷喷的一大碗,有稀有干,热热乎乎,非常好吃。

说来可怜,烧饭的燃料,是队里按人头配分的稻草,攒成高高的草垛堆在场上。老乡们都早早运回了家,用席头苫盖并抹泥防湿。我们不会捆扎,大老远的,也实在懒得搬运。风吹日晒人偷,眼看得草垛越来越小,几乎没有几捧了。

雨雪天,是最痛苦的日子,燃料烧光了,做不成饭吃!紧急关头,席头,铁锨把,破鞋烂袜……角落里所有能燃烧的东西都被填进了灶膛。有几次,还做了贼,在房前屋后偷拿过几把柴禾。

为节省体力,我们四条汉子常早早就上炕,钻进被窝里侃大山。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美食,算是精神会餐吧。

我聊起了鸟市的“白记”水饺,聊起了料足味正的大碗羊汤,两面煎得金黄的西胡羊肉锅贴;宝茹眉飞色舞诉说着“耳朵眼”炸糕的色,香,味;小赵则对东门脸“恩发德”的回回肉包情有独钟;细心的赵兄如数家珍般地谈起了“天盛号”酱肘子,“曹记”驴肉,与“稻香村”的南味熏鱼……

每个人都口水直流,肚子却不争气地咕咕作响。

宝茹一下子蹿出了被窝:

“妈的,快馋死了啦!马上加餐,我受不了。”

几个人齐奔堂屋,清洗,切块,烧火,刻不容缓地糊了一大锅山芋,津津有味地大吃了一顿……

一面狼吞虎咽地咀嚼着热乎乎的红薯,一面自我解嘲:

“权当是鸡鸭鱼肉的高蛋白美味。”

进入了腊月,一天天接近了年关。

与老乡们一样,我们也越来越无心干活了,望眼欲穿地盼着生产队的年终结算。

栉风沐雨,流血流汗地奋斗了一年,期望能够挣点钱,回家过年。

终于等来了噩耗:

我们几个都是红字亏损户,每人都欠生产队数十元的钱款!

天寒地冻,我们的心境亦是冰点。

大家面面相觑,泪水盈眶。

唉!真是没脸回家了啊。

2020年12月9日

作者:王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知青   烫面   铁锨   寒冬腊月   玉米面   草垛   雷管   饼子   冰层   生产队   高粱   棉衣   大碗   芦苇   北风   美文   往事   日子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