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与情义文化


李白的《赠汪伦》,过去教书时教材上选有此诗,也曾给学生讲过。当时对作者创作背景不甚了了。昨日偶看央视四套正播《记住乡愁》第三季,内容为记者探访安徽泾县桃花潭,追忆李白与汪伦的交情,梳理展示传承至今的桃花潭周边民众的"情义文化”。其中有个镜头是采访汪伦第四十七代玄孙汪顺义,让人印象颇深。今日上网又查阅了一下此诗的创作背景。大致说来是这样的:

唐朝大诗人李白诗才了得,名震天下,自不必说。他最大的理想还是从政入仕,兼济天下,可官运不佳,宦海沉浮。公元755年,李白受排挤离开长安,游历大江南北。每到一地,广交朋友,饮酒作诗。身在安徽泾县的汪伦十分仰慕李白大名,可叹无机会结识。后来,机会终于来了。汪伦得到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便托人带信诚恳相邀。怎么才能打动李白呢?这可是当今天下红得发紫的大诗人呀!估计一般人是难以请动他的。左思右想,聪明的汪伦想到李白平生最好两样,一是美景,二是美酒,他便在信中言辞恳切的这样写道:

“ 李先生不是喜欢游历赏美景吗?我们这儿有十里桃花潭。先生不是喜欢美酒吗?我们这儿有万家酒店…….。”

汪伦如此盛情相邀,且那儿有胜景美酒,李白便欣然前往。一到桃花潭,两人相见后李白便提出先赏桃花。汪伦道:“先生呀,桃花潭是潭名,且有十里,却并无桃花。这里有酒店一家,是万姓人家开的,并无一万家酒店。”李白听后,哈哈大笑,并无责怪之意,朗声道:“佩服!佩服!”

据说李白在桃花潭待了好几个月,隔三差五饮酒唱和作诗,不亦乐乎,与汪伦结下深厚情谊。李白要离开的前一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绸缎、美酒若干,并设宴款待。双方约定好第二天汪伦不再相送。可到了李白乘船将要离开时,汪伦仍按当地最隆重的欢送仪式踏歌相送。回想这几个月来在这儿受到的盛情款待,看到眼前汪伦这么重情重义还踏歌相送的场景,李白十分感动,欣然脱口而出,吟诗一首: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质朴自然,更显情真意挚。一次游历成就了诗人与名不见经传的汪伦一段千古佳话。如今的桃花潭人世世代代把情义作为一种特有的家族文化传承发扬下来,桃花潭也因此成为人们探寻旅游的好去处。

退居二线后,如有机会,还真想去那儿看看,感受一下那里的情义文化,发发思古之幽情。

(作者:人和寨之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情义   泾县   情真意挚   桃花潭水   玄孙   文化   安徽   李白   美酒   美文   美景   诗人   桃花   机会   酒店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