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分享系列之一,德育之本,蒙学之始,人道之根,幸福之源

本篇涉及到的经典如下: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这是弟子规的开篇。(这是德育,其他不说,因为说不完。)

这次先说这四句。其他以后有机会再说。

由于经常读诵,逐步影响了自己的身口意。

这是孝的基础篇。但是经常没有做到,做的不够,远远不够。


由于经常读,发现这四句话是很有深意。

第一,递进的意义。

从呼唤,到命,到教,到责备是一个逐步加强的状态,也是不孝递增的情况。让父母生气上火的递增症状。

呼,命,教,责是父母对你的反应。应勿缓,行勿懒,须敬听,须顺承是你应该有的反应。做到了吗?读书,学知识,重点在做到,做不到就是不知道。

简单吗?对古人来说,很平常,这是古人幼儿园的水平。古人有这个家庭和社会环境。耳濡目染,即使不读,也会学习模仿。

现在没有了。你小时候学了吗?现在学了吗?学了几遍?做到几条?我也是近几年才接触到。原来古人这么厉害,传统文化这么伟大。可惜中断了一百多年。

都是呼了半天,也不一定应,更不要说行了。有谁会有诚敬心呢?父母哪里敢责备孩子,孩子现在都责备父母,责备爷爷了。你要是责备,你爸不答应。孩子从小对父母都如此,对外人呢?对自己对世界都是炸弹。没有把孩子教育好,是人生最大的悲剧,是失败的。死会死的踏实吗?不会。因为你的孩子还再继续影响这个世界。他要是好孩子,正能量的,你有福,要是负能量的,你有祸。

教育是最重要的,最急迫的,影响也是最大的。从古到今都是第一位的。

但是德育,近几年才听说。

建议全家,全社会都要补课。

知识和道德不是一回事。两码事。


有人说,对外人会听话。那是欲望,利益的趋势。欲令智昏,利令智昏。他内心不是真诚的。


第二,不是死的对应,是活的对应。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呼,行勿懒,父母呼,须敬听,父母呼,须顺承。也是要有的。其他也是一样。都要做到。

里面有心态有行动有言语。

用一个词来讲就是诚敬。从小几十年没有训练过的,更需要训练。犹如,数学不及格怎么办?补课。不补怎么办?越来越差。

德要配位才行,不然就会有灾祸的出现。古人说,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很重要,非常重要。

我们经常说这个人缺德。一个缺德的人,你喜欢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就不要做这样的人。但是自己认为自己好不行,要有标准。也不是外人说你好就好,他的标准也不一定对。就要按照经典了。圣人的标准就是标准。有标准才会有正确的方向。其实标准贯穿我们生命,每一个细节都有标准。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很多很多。

很多人都说要孝顺父母,感恩父母。真是肯定的。如何落实呢?先从听话,照做开始。

有些爱辩论的就说了,父母错了也照做吗?首先父母错的地方很少,虽然不是圣人,糊涂透顶的极个别的有,但是少,你父母是吗?不是你就不要辩解了。你作为父母,你喜欢辩解的儿女吗?喜欢教训自己的儿女吗?你只喜欢听话的,即使自己偶尔错了,也希望子女温和的态度反馈自己。

家里不是争理的地方,是讲究情的,只要不是大是大非,按照‘错的’去照做,也没有什么大的损失,满父母愿比损失更重要。就看你心中的排序了。成熟程度了。要经常对父母说好,好的。不要经常说你不对我对。这样的,你要吗?父母真的有错,你去看舜帝是怎么做的,二十四孝是怎么做的。感化。感化比说更有力量。

按照更高的境界,说人错,就是自己有错。你是什么有什么,才会释放什么。自己错时方入道。一切不顺,皆是自己德未修感未至也!这是极高的智慧。

自己是凡夫的话,建议还是多读经典,先不要说父母错,不要说别人错。时间久了,你会发现,错的其实是自己。自己有那么多错,都发现不了,发现别人错很多的人,就是一个错的人,是不会幸福的,也不会让别幸福的。

要从外界中看到好,看到光,看到别人的对。才会命运更好。

如果父母的身上,父母的话里,你都发现不了优。你是失败的。和孝无缘。要生惭愧心,忏悔心,畏惧心,改过心。不然越来越糟糕。再不改,你连真话也听不到。


另外,弟子规后面有讲和父母如何有效的沟通。会告诉你怎么做。


第三,这个要求比较高,其实当父母出现呼的时候,就已经说明自己不孝了,要有羞耻心。要有惭愧心,我以前也理解不了,后来听王希海老师说,他举例一个例子:当父母给你要水喝的时候,你就不孝了。才明白。自己要想在前面。不能没有意识,要主动关心,提前关心。不要被动。当父母给你要的时候,已经不孝了。父母如果不是极其难,是不会随意开口的。换位思考,我们也会知道,谁都不喜欢给别人添麻烦。由于太爱儿女了,更不喜欢给儿女添麻烦。

婴儿的时候,父母如何对我们的,都是提前量,主动的,我们有几人能以此心,对待父母?反哺呢?那你就厉害了。人生不顺,皆因亏孝。

很多人能对待自己父母,不大声吼就不错了。上面的要求对他们太高了,会不舒服。随他去吧。

把父母放在高于自己的位置。落实在细节,每一句话,每一个念头,每一个动作里。

举一些例子吧;不管住在一起还是没有住在一起。

吃饭的时候,有没有,若饮食若座走,长者先,幼者后?先给谁盛饭,夹菜,谁先吃第一口?很多人不知道,如果父母还在,你吃了第一口,你是消耗福报的,没有资格的,不孝顺的行为。有人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大的很啊。别人会说,某某某,自己先吃,没有让父母先吃。多难听啊。这是自私的做法。心里没有首先想到父母的人,孝顺吗?自己换位思考就有答案了。

在古代都是有规矩的。宰相还站着伺候母亲(父母是健康状态)吃饭,母亲吃完,他才能吃。

汉文帝做的更厉害。

有人又反驳了,现在是新时代。新时代就可以不孝顺了吗?先不要反驳,先看看自己孝顺程度。

不在一起的时候,更是有难度,起码要想到。有这个环节。不要小看这样的细节。饭是什么,水是什么?续命的,救命的,解除痛苦的。好的一定要父母先。

孝没有什么惊天动地。都是细节,起心动念,一言一语,表情动作,语气语态,这些高频率的细节。

有人说买衣服,给钱他会,这个不会。买衣服给钱,也是孝的一种,但只是一部分而已。不全啊。差的多啊。频率为多少?一月一次,一季度一次而已。起心动念,一言一语,表情动作,语气语态,最难,细节最难。

有人会问,没有住在一起,吃饭咋办?你可以念感恩词,供养父母祖宗师长。自己再吃。

如果你吃饭之前都想着父母,也是一种孝。

喝水也是可以训练。

僧人是榜样。比如喝水,要念供水偈,水有八德,供养十方,濯诸恶业,六道清凉。他是要训练慈悲心,喝水不忘众生。凡夫可以从父母开始。喝水想着父母,祝福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智慧开启。

这样你喝水都在积累福报,更重要的是给父母积累,因为这样的人少啊,你的父母生了好儿女,他们自然有福。什么是孝子,做个德才兼备的人。

孝的人,行住坐卧,一言一行,起心动念,都会要求,因为他知道,关联着父母。因为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孝子说话,做事情,会想着对父母是抹黑还是增光。

大家可以多看孝子传。古今的孝子都很多。也许你的父母祖宗就是,你可以用心去发掘,可以多学,多习,希望你也是孝子,大孝子。世界就会因为你而有福了。

预知后事如何,请看下回分解。亲们,你对哪一句有感觉?别忘了告诉我啊!




弟子规分享系列之一,德育之本,蒙学之始,人道之根,幸福之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凡夫   语态   添麻烦   孝子   缺德   不孝   德育   美文   人道   古人   儿女   有福   听话   细节   父母   发现   孩子   幸福   标准   系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