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窗第一章:渊源之黄河

第一节

黄河寿高一百六十万年】

中国科学家们最近在迄今认为是黄河最高阶地的兰州九洲台一带,新发现了一级台地,其高程约海拔1000米,且向上400米处,尚未发现其它河水侵蚀物。从而确定和证实了黄河已形成160万年的事实。

华夏之窗第一章:渊源之黄河

图片来自网络

在形成初期,青藏高原及甘肃一带海拔很低,“甘肃准平原”上面有广布发达的内流水系,但各水系流向不同。当时的华北平原均为古海洋所在地,海水可抵达今三门峡附近。黄河在形成过程中大体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距今220万年到300万年左右,黄河地带夷平面发达,海拔1000米以下,地貌直伏微弱,河流湖泊交替;距今247万年左右,夷平面解体,形成新湖泊面貌;距今160万年左右,古湖泊水下切,形成一条泱泱巨川,万溪汇聚,奔腾汹涌构成一条大河穿越峡谷,成为今天著名的中国第二大河。

华夏之窗第一章:渊源之黄河

图片来自网络

几百万年来,黄河作为中国母亲之河,育出了一大串“黄河文化”。位于“黄河母亲”胸部的塞上古城兰州,在160万年高龄“母亲黄河”“S”型的哺育下,如今已经成为“黄河文化”的发源地和传播中心。青藏高原造就了黄河,而黄河又造就了中华民族。

华夏之窗第一章:渊源之黄河

图片来自网络

灿烂的黄河文化

长期以来,人们赞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国家,黄河文化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黄河穿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历史上还曾经流过河北、天津、安徽、江苏。从区域来看,黄河文化包括了齐鲁(山东)、巴蜀(四川)、秦陇(陕西、甘肃)、三晋(山西)、中原(河南)文化以及蒙、藏、回等少数民族文化。每一个文化区域都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华夏之窗第一章:渊源之黄河

图片来自网络

周礼所代表的华夏正统文化,在鲁国得到完善的保存和发展,对周礼的开发和弘扬,产生了孔子儒家学派,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齐国则是诸子并立,著名的“稷下学宫”,热烈自由的学术争鸣,为齐鲁文化互相融通创造了条件。儒家大师荀子、孟子都到齐国游学,在传儒学的同时,也吸收了道、法等百家的思想,既丰富了儒学,也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华夏之窗第一章:渊源之黄河

图片来自网络

春秋战国时期,巴蜀地区形成了不同于中原的区域文化。蜀道难,举世闻名,蜀人以惊人的毅力和聪明才智,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并打通了与中原交流的渠道。

秦人的祖先,原是黄河上游的游牧部落,经过500余年的奋斗,利用渭河流城的优良地理环境学习周人的农耕经验,变落后的游牧经济为农业经济春秋前期,秦已大量使用铁器,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秦都咸阳,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各种建筑齐备,陵墓更为壮观,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华夏之窗第一章:渊源之黄河

图片来自网络

三晋是法家的主要发源地,中国最早的成文法产生于春秋末期的郑、晋两国。韩国的思想家韩非,集战国法家理论之大成,在先秦文化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春秋战国时,三晋是逐鹿中原的必争之地,产生了像苏秦、张仪等显赫一时的纵横家。著名的赵武灵王,为了增强军事实力以适应兼并战争的需要,决心仿效北方游牧民族,改“博衣大带”为轻便的“胡服”,废除战车,改学骑射,极大地促进了中原文化和北方文化、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的交流融合,使中华文化获得开放的生机。这都说明了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中的重要地位。

请关注后续第二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黄河   周礼   青藏高原   儒家   大河   齐鲁   中原   华夏   甘肃   中华文化   渊源   湖泊   美文   海拔   中国   文化   图片   网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