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侯韩信被杀之谜

一种意见认为,韩信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他蓄意谋反(史记》《汉书》中关于韩信死因记载均是谋反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阳夏侯陈稀担任赵相镇守赵代地区。当他离开都城赴任之时曾与韩信密谋陈在边地起兵反汉,韩信从中响应配合。陈至代后,果然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准备谋反。高祖十年七月,刘邦之父太上皇死,召陈人朝,陈托病不往九月,陈公开宣布反汉,自立为代王。进攻赵、代等地刘邦闻讯后,要求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起讨伐陈,可是两个人都推说有病,不肯出兵,汉高祖只好自己亲统大军出征等到刘邦离都之后,韩信立即按照原先计划准备响应陈。次年春天,韩信布置已定,密谋假传圣旨韩信的门客向吕后告发此事。吕后与萧何谋划,诈称陈叛乱已平息,命令朝臣人宫庆贺。又担心韩信不往,派遣萧何劝说。韩信一人长乐宫,就被埋伏的武士所擒,斩于钟室之中。

淮阴侯韩信被杀之谜

很多学者都认为韩信被杀是罪有应得,包括司马迁、班固、司马光以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清代史学家王鸣盛等人。王夫之在《读通鉴论·汉高帝》中,从韩信鼓吹有功当封、贪功以及破项羽后犹拥有强兵这三点来论证“云梦之俘、未央之斩”是韩信自己造成的恶果。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信自立为假王》中,也认为韩信改封为淮阴侯后,“常称病不朝从”“日怨望,居常怏怏”。公元前200年,他勾结握有重兵的边将陈,再次阴谋叛乱。公元前197年,陈在代地叛乱,刘邦率兵亲征:韩信托病,并乘机派人与陈约定,他在长安里应外合。正在这时,他的阴谋再次被人告发。于是,萧何与吕后设计捕杀了韩信,消除了分裂的危险

淮阴侯韩信被杀之谜

还有人从整个社会各阶级都迫切需要休养生息的角度出发,认为亡周乱秦兵革之后,韩信从个人恩怨出发制造新的动乱,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的愿望和利益。所以吕后杀韩信直接题免了第二次楚汉战争的动乱,带有历史进步的色彩,这不仅为新建的西汉王朝除掉了一个大祸里,而且在多观上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淮阴侯韩信被杀之谜

然面,以上观点却受到了不少的携战,有学者认为韩信谋反的里名其实是出于评陷,随的被杀是一大冤狱,持此保观点的代表人物包括明代散文家归有光,清初诗人冯班等。清代考据学家梁玉绳在《史记志疑·淮阴侯列传》中说:"信之死冤矣!前贤皆极辩其无反状,大抵出子告变者之诬词。及昌后与相国(萧何)文致之耳。史公依汉廷狱案叙人传中。而其冤自见"清人郭嵩查也认为。信“贵贱生死-取资于人。是乃人臣之定分,非能反者”意思是说韩信根本不是那种会谋反的人。如此说来。韩信的被杀完全是吕难猜总名将,杀我功臣的阴谋,而韩信则无意背叛刘汉王朝

淮阴侯韩信被杀之谜

韩信死于正想乘原揽权的昌后之手。这也不是偶然的事。当时身为悉相的萧何,也深受刘邦的猜忌,自身难保。他原是韩信的保荐人,这时候不得不屈于吕后的意旨,诱杀韩信;如果他态度犹豫,就有遭受株连的危险、结果,萧何就因诛韩信功,而从丞相晋升为相国,加封食邑五于户

韩信究竟是为何而死,这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来考察。公元前206-前202年楚汉战争的过程中。刘邦身边共有7人取得王得,建立了半独立的王国。这些强大的异姓王的存在,对于汉对建国家的统一政权是严重的威胁。刘邦当初封他们为王。原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他在做皇帝以后的第六个月,就借口诸王谋反、开始一个一个地收拾他们。对于韩信,刘邦既佩服他那“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政必取”的军事才能,自称“不如”,同时又对他这种才能极不放心。商“畏恶其能”,自然不会放过。从国家要统一的观点来看,汉初如果不剪除异姓王,战祸就不会消除,百姓就不可能休养生息。这一历史背量创手是韩信英死一说的有力基础。然而,联系韩信曾经自请封王的史实;在平定三齐之后,韩信在刘邦正被楚军围国在荣阳的危急关头。竟上书湖邦,自请代理齐王。后来。韩倩对对邦没有主确时其为王面深表不满,借故不肯发兵,若说朝解幕谋反被杀,那有应得,也并非无中生有

淮阴侯韩信被杀之谜

总之,对于韩信有无谋反之心,是否参与陈叛乱,目前史学界尚未论定,韩信被杀真相,还需要近一步考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淮阴   云梦   史记   王朝   相国   休养生息   刘邦   叛乱   动乱   公元前   自立   清代   美文   阴谋   观点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