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乡愁读后感

最早接触余光中的作品好像是在初中的时候吧,对那首《乡愁》印象很深,小时候的乡愁,长大后的乡愁,现在的乡愁……

喜欢余光中歌颂祖国文明,歌颂国家精神的诗歌,例如《淡水河边吊屈原》中这样写道:“江鱼吞食了二千多年,吞不下你的一根傲骨!”余光中对屈原的傲骨和不屈的精神写得淋漓尽致,屈原的傲骨吞不下,岁月磨灭不了。《民歌》中在一开始时写道“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才能唱歌,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在《民歌》的结尾,诗人写道“有一天,我的血也结冰,还有你的血他的血在合唱,从A型到B型,哭,也听见,笑,也听见。”诗中那种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使我仿佛听到了这首民歌,听到了亿万炎黄子孙在合唱。“打一个结在绳上,每到清明,或是中秋,就隐隐地牵痛,会做噩梦,会消化不良。”《中国结》中不光写的是中国结,更写出了心结。

余光中表现乡愁的诗歌所传达出的那种韵味也是独特的。《乡愁》中,诗人分别把乡愁比作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一步步地加深,尤其是最后一段“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由乡愁衍生出对祖国统一的期盼。“而乡情怯怯,只怕一下子,五千年与是万万,从山东半岛到天山,甸甸都压上肩来,承受的起吗?”“风太劲了,这颗紧绷的心,正在倒数着归期,只等,你在千里外地收线,一寸一分。”……

余光中的爱情诗写得很朦胧细腻,可以看出诗人是个情感细腻的人。《风铃》中“只因我的心是高高低低的风铃,叮咛叮咛咛,此起彼落,敲扣着一个人的名字。”人把自己的心比作风铃,风铃轻轻摇动,每一声,仿佛都在呼唤着一个人的名字,诉说着一段浪漫的故事。“你来不来都一样,竟感觉,每一朵莲花都像你,尤其是,隔着这样的细雨。”把自己要等的人比作是莲花,细雨朦胧,夕阳余晖下,该是怎样的一番美景,静若莲花,闲庭漫步。

“我不敢就看他,怕蛊魅的蓝眸,真的把灵魂勾去,化成一只海鸥,绕着他飞。”诗人在写海的魅力时这样写,在诗人笔下没还仿佛幻化成人。而我在这想说,我不敢去看更多的余光中的诗,怕诗中的眼神,把我的灵魂勾走,化成一只墨猴,舔食墨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乡愁   山东半岛   屈原   天山   傲骨   读后感   民歌   风铃   美文   海峡   细雨   合唱   诗人   诗歌   朦胧   细腻   中国结   余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