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子不打卷地张”的传说

文/丁新举

在睢阳区临河店卷地张村及附近的村庄流传着“冷子(冰雹)不打卷地张,十里八村都沾光”的俚语,它的背后是一个优美的传说。

  张应尧是卷地张村张姓家族的先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正月十五日,他孝顺父母,乐善好施,被誉为张善人。这年麦收时节天降冰雹以致卷地张及周边村麦子收成减半,别的庄稼也受灾严重。百姓们含泪收了麦子,然后侍弄别的庄稼。但刚进入仲夏又下了一场冰雹,使庄稼再次受灾,一些百姓纷纷外出逃荒要饭。张善人因善于经商家道殷实,天灾对他几乎没有影响。

  这天张善人前往宁陵张弓赶集归来,走至大沙河凤凰桥时,见多人在河岸围观一物,张善人匆忙下马看个究竟,只见地上一金色鲤鱼长约二尺,在不停蹦跳。因当时河道干涸,张善人忙问鱼从何处而来,始见者说初见此鱼时它正在岸边蹦跳,至于来自何处自己也不知道。

  众人议论纷纷,有人主张将此鱼拿去下锅,此时鱼儿满眼含泪,正用哀求的目光注视着张善人,见此情景,张善人匆忙央求众人让自己将鲤鱼带走,之后从兜里掏出五两纹银交付众人去喝酒。

  众人走后,张善人开始想法将鱼儿放生,无奈周围坑塘俱已干涸,三思之后张善人将鱼带至临河店村一无名大坑,此坑神奇,无论天旱天涝多年不曾干涸。张善人将鱼放入坑内,须臾间坑内一股白烟伴着一声龙吼,白烟散处,隐约出现一条白龙,之后一俊美公子泪流满面跪在水面上向张善人抱拳致敬。“多谢善人相救,我是东海龙王敖广的第八子敖春,因犯天规被贬入凡间受死生之苦。春不日将重重谢您,先生欲升官还是欲发财,请告知与我。”

  张应尧大惊,忙跪拜还礼答道:“应尧淡泊名利,无意求官,无意求财,只欲为百姓谋福祉。你看这庄田连受雹灾,能不能让老龙王今后将雹灾给免了?”

  那敖春应了一声化作一阵清风而去。从此以后,因此缘故,该坑被定名为龙湖。

  回到东海,敖春把事情的经过告知敖广之后,敖广立即面见玉帝,央求玉帝降旨免去卷地张一代的雹灾。孰知玉帝听后却说道:“降雨降雹乃按天规而来,不可随意改变。再说今人做好事多为沽名钓誉。张应尧这样做是否别有目的?朕如果答应了,恐怕成全了他的不良所图!”

敖广辩解了几句,无奈玉帝说道:“不必多言,朕自有主张。”

  敖广走后,玉帝安排手下传来太白金星和千里眼,对二位小声吩咐道:“抑恶扬善是天地之道,张善人的孝善我已有耳闻,你们今后要……”二位神仙听后连连点头。

  转眼到了第二年,初春时节一场冰雹过后卷地张百姓许多仍只好逃荒要饭。恳求龙王为众生消灾无望,张应尧就决定前去南海落伽山紫竹林去拜求观音菩萨。他叫了周边村的乡贤结伴前往南海而来,但是去南海路途遥远,其餐风露宿之苦让多人偷偷返回了家园。张应尧痴心不改执意前行,最后只剩下他一人。他曾对天发誓:“不面见观音菩萨,应尧宁死不返家园。”

千里眼早将此事报与观音,观音微微一笑说道:“劫数不到,见了我也惘然。算了,我切打发他回去。”

  这天夜里,张应尧走得又累又饿,无奈前不着村后不挨店。正当他焦急之时,忽见前面一处灯明,一处小屋出现在眼前。“荒山漫野为何有此人家”。张应尧心存疑虑地来到门前,见一老妪在纺棉花。那老妪慈眉善目,含笑道:“年轻人,寒舍可供食宿,还不进来?”

  那老妪好生面熟,张应尧半信半疑进屋,犹疑之际那老妪端来馒头和稀饭供他食用。吃饭之时,那老妪发问,张应尧说出自己要见菩萨一事。饭后,那老妪微微一笑道:“年轻人,你盘坐于床铺之上,闭眼收心,耳听风声切不可睁眼,待风停落地之际,你到了一有灯火处就会见到菩萨。”

  张应尧半信半疑地盘坐于床铺,闭眼之际,只见那老妪轻摇纺车,他的耳边便是一阵呼呼的风声,他感觉自己飘离了地面。一阵飘摇之后,张应尧感到自己着落了地面。他睁开眼睛见此处灯火摇曳,他急寻观音菩萨,却发现眼前竟是自己的家。看到墙上的菩萨像,他突然想起刚才见到的那老妪和菩萨面目一样,明白送自己回家的就是观音菩萨。

  见菩萨祈求免灾不成,张应尧又去了五台山。来到佛光寺,跪拜祈福之后他又捐了些香火银子。出了寺庙准备下山之时,一位老僧拦住了他,这老僧敲着木鱼说自己是佛光寺僧人,化缘准备修缮寺庙,乞求张善人布施。张应尧此时身上所带银两有限,无奈之下说自己愿意捐百两白银,怎奈山高路远无法及时相送,此僧人说自己不怕路远,愿登门去取白银。张应尧立即找来纸笔,写下自己的家乡居址和捐资白银百两的意愿,让僧人麦收之后来领取。

  麦收之后的一个晚上,张应尧吃过晚饭正准备安歇,那位僧人前来敲门。二人见面之后张应尧对他安排斋饭,那僧人说自己明天五更天准备上路,张应尧立即将百两白银交给了他。第二天五更天,张应尧起身送僧人,那僧人又说路途遥远让他最好再捐一匹马,张应尧不顾下人阻拦,立即将他带到马厩让他挑选。那僧人奇怪,挑了一匹最瘦的老马。张应尧将他送到大门外,上马之际那僧人让张应尧祈福,然后自己面禀佛祖,好圆了他的心愿。张应尧双手合十向僧人作揖道:“阿弥陀佛,应尧别无所求,只求冰雹永不害我乡亲父老。”

  张应尧话未落音,眼前忽然一道亮光,然后刮起了一阵旋风,那亮光升至空中化作了一团祥云,张应尧抬头看时,只见太白金星和一青衣小童站在云端,旁边还有那匹瘦马,那太白金星朗声笑道:“张应尧,古来僧道一家,我乃玉帝派来的太白金星。为给百姓祈福,你不畏千里去南海和五台山,今汝黑夜又独自送人财物,足见至善至仁名不虚传,依你所言,从今往后卷地张一代冰雹不害。”

  言毕,太白金星轻摆拂尘,和青衣小童、老马倏尔不见,满天繁星立刻被乌云遮盖,电闪雷鸣之中天降暴雨。

天明之后,数里之外传来天降冰雹庄稼受灾的消息,而卷地张一代却毫发无损。自此之后,卷地张及周边村庄从无雹灾,“冷子(冰雹)不打卷地张,十里八村都沾光”的俚语也在当地流传开来。

  几百年来“冷子(冰雹)不打卷地张”的俚语曾多次应验,1987年夏睢阳区大面积降下冰雹,其中勒马乡所降的冰雹最大的重达1.4公斤,全区灾情很是严重。而卷地张南到4公里处的临河店,北到5公里处的观堂镇,其中间的村庄没受任何灾害。

张应尧善行天下,几百年来浸润了卷地张一带张姓宗亲的家风,以及附近村村民的民风。至今卷地张一带民风淳厚,他们干事创业善字当先,处处受世人尊崇。


作者简介:丁新举,男,汉族,河南省虞城县人,生于1971年8月7日,现任《商丘日报》记者。2003年在《河南农村报》开始发表小说《讨债》,至今已经在《章回小说》、《莽原》等刊物发表中篇小说《同学会》、《有“污点”的梅茜》等多部,长篇小说《底层官场》一部,字数一百多万字。其中在《莽原》发表的《同学会》曾被《小说选刊》向全国读者推荐,《底层官场》引起强烈反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玉帝   太白   雹灾   佛光寺   莽原   南海   老妪   俚语   善人   冰雹   僧人   龙王   庄稼   美文   菩萨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