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抵制996?可很多人已经开始羡慕了

我们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们开始找工作了,要说今年的求职市场,行情好像确实不景气,考研人数持续猛涨,毕业后报考公职的人数比例也年年增加,省选调生更是万里挑一,非211、985的本硕生直接没有报名条件。

但小果我看了一下我们学院的找工作情况,反倒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张。

以小果最熟悉的一个同学为例,他之前是海航人资部门的,本科学的是园艺专业。最近想转行,投了供应链方向的工作(我们学校供应链是王牌专业),投中了某为的供应链工程师,总包工资能拿到30多万,待遇应该是特别好了,可唯缺点也很明显:

某为实行“奋斗者文化”,要想不被淘汰,需要加班猛干。

还在抵制996?可很多人已经开始羡慕了

但和大部分应届生、海归留学生比起来,30多万的总包待遇,毕竟还是让人不可能不心动的,我们这一届的同学多位都羡慕他羡慕得不要不要的,期待着自己毕业也能拿到一样的offer。

网上集体声讨的996,为什么到现实里突然变成了这种令人羡慕不已的“香饽饽”呢?

原因之一正是对于刚毕业的很多一流大学毕业生来说,996实在是算不了什么。

从小学就在接触让人头疼的奥数,初中更是进入你追我赶的9门以上必修课,再到高中早6晚12的高强度备考,直到大学都还要面对无数的证书、考试、竞赛、实习……很多人好像早习惯了学习、工作就是生活,或者说生活的大部分就是学习和工作。

一部分人还进入了“年纪轻轻就享受生活是一种罪过“的感觉,于是年轻人开始急速分化。

前几天,小果的朋友开的外贸公司招聘,她向小果吐槽:招到的大学生,水平太差,不愿意学,还一天到晚想着跳槽。而另外一边,小果见到的本校大学生的确是挑灯夜读,本科生们不停地上课蹭课以及寻找有价值的课外活动,研究生更是实验室早8点到晚10点一周干7天。

对于小果身边的人来说,大家似乎都觉得只要是大厂,工资能跟得上自己的劳动付出,996完全可以接受。

还在抵制996?可很多人已经开始羡慕了

小果曾经,也这么想过,直到今年实习的时候撞见的场景让我又犹豫了。

小果当时就职的公司,恰好挨着目前国内最大的独角兽企业,每天上班需要穿过他们的办公楼。

这家独角兽公司在互联网企业里面算是内卷状态挺出名的,工资低于大部分大厂,下班时间还晚,小果在其中工作的朋友基本都是夜里11点才打卡下班,有一天她说要给我们内推,我们戏称“贵司这个卷法,大概没人感兴趣”。

后来小果有一天急匆匆赶着去上班的时候,恰好看到他们保安在赶人,出于好奇就多听了两句。那是一个大概40岁上下的中年男子,穿着格子衫,背着双肩包,估摸是个程序员。他拿着一个小旗子,站在办公楼门口,非常小声的非常羞赧地咕囔着:“某公司是黑社会,还我工位。“

这是个典型的,人到中年却被失业的“家庭顶梁柱”形象,看着挺让我揪心的,而所有行色匆匆的打工人,不知道是没听到他小声的低语,还是实在觉得事不关己,都没有人停下来问问他怎么了。

可这样的形象,难道在10年、15年后,还会和我们很遥远么?

还在抵制996?可很多人已经开始羡慕了

毕竟年轻的时候,996自然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不论是精力充沛的状态,还是大部分人尚未成家的人生阶段,亦或是抱着“改变世界”的年少期许,都让我们挺适合投身996工作的。

但是当我们到了40、50岁,精力和体力都有所下降,我们是否还能和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去应对全天的超负荷工作,保持技术思维不掉队呢?当我们也得面对生活琐碎,也需要解决无法兼顾的事业与家庭、遥遥无期的贷款,上有老下有小的责任,我们还会觉得996是福报吗?

如果不再是,40、50岁的你,又能去哪里换工作呢?

毕竟很多广泛传播的碎片信息,都是由事不关己的未经历者和引导舆论的既得利益者在制造,所以我们难免常常被灌输 “996就是多劳多得”,但是事实上上呢?

除了那些开得起绝对价格的大厂以外,小的破厂也开始呼吁996了,他们开不起高价的工资,并没有那么多需要处理的工作,也不会照顾你身体拼不动之后的出路,但是却依然不愿在这场996的洪水中放弃剩余价值的压榨。

这难道是鼓励多劳多得么?根本就是劳动者之间互相内卷。

还在抵制996?可很多人已经开始羡慕了

原本大家都是拿着几千块工资养家,每天早上9点上班下午6点下班,周末双休。但是突然有的人开始早上9点到晚上9点一天工作6天,他拿到了8000一个月。

结果会是什么呢?所有人群起而效仿之,大家都期待着拿8000块的工资,于是都开始早9晚9一周6天,这个时候劳动市场就会有人开价了:既然大家都是一样的,那就还是回到5000吧。什么,你不愿意?那你就辞职把机会让给愿意的人。

最后社会并没有创造出任何多余的价值,但是每个人要干活的时间都明显变多了,活却不一定干得更多了。

那些大厂拿到高工资的人就可以抵御洪流吗?并不是的,他们以为的高薪其实都是需要付出N倍劳动力的,一旦无法承担这种工作量就会被“优化”,断薪断贷,还记得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上新闻的“抗议”“闹事儿”甚至“纵身一跃”的那些被辞退的员工吗?

我们不想成为他们,那保护法律规定的劳动秩序,就不是一个口号。违反它,也必将不是什么福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奋斗者   羡慕   多劳多得   独角兽   事不关己   办公楼   美文   待遇   早上   工资   人数   年轻人   状态   期待   形象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