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物有道,三分用、七分养

器物有道,三分用、七分养


2004年11月第23期《爆炸屋》节目里,曾做过一个名为“谈话有助于植物生长”的试验,分别播放不同风格的环境声音,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

“创意无限”的宜家IKEA也做过一个名叫“被欺负的植物”的实验,一株植物被攻击,另一株植物被赞美,观察这两株植物的长势。

不管实验结果是不是伪科学、是不是唯心主义,足以见得,在人固有的概念里,精神与情感滋养的重要性。


器物有道,三分用、七分养


渴望被关注、渴望被呵护,情感需求是人的本能需求。人会下意识地在自己喜欢的事物上倾注更多的爱,在给予的同时,也期待得到相应的回应。

古人常常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这不仅是一种自我的抒发,也是作为人,体恤万物的慈悲。


器物有道,三分用、七分养


万物有灵且美丽,柴米油盐的日子,正是因为有了各种各样物品的陪伴,才不觉得乏味。

不论是日用的食器、茶器,还是赏玩雅器、庭院草木,今夕交映、朝夕相处中,抽离出来的是朴素、朴实的生活之道。


器物有道,三分用、七分养


保罗•萨特在《存在与虚无》里写道:


“仅仅通过观察我们拥有什么,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人。”器物投射的,是我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教给我们处世的智慧。

器物有道,讲究三分用、七分养。爱惜物命,静静养、慢慢润,才能延长其寿命,陪伴我们更长时间,才能物尽其用,完成它们的使命。

深谙器物之美的人,往往惜物如己,懂得珍惜,懂得感恩,遵照器物本身的功用,在使用中,不断优化和器物内在文化的关系。


器物有道,三分用、七分养


美景怡人,美物怡情、养性,美好事物都需要有人“赏玩”。人与万物的相处之道,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灵魂互动。只有用心日日滋养,才能在一点一滴的使用过程中,体会其中的美妙。


孔子说: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

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张弛有度的治国之道,也可以推及与万物的相处。


知乎其理,善用万物。把握好物的用养之道,回归到人与物之间,最初的、最基本的关系里,爱惜彼此,养物以善用,让物发挥应有价值,在彼此互相陪伴的时间里,学会坦然接受生活,收获哲学层面的惊喜。


器物有道,三分用、七分养


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焚林而猎……事实证明,一切无限度的恶性透支,最终都会导致灭亡。人类终其一生,都在追寻一种平衡,学习如何与这个世界和谐相处。

“福来者福往,爱出者爱返”,养物亦如交友,是一种相互成就。束之高阁,未免可惜,用而不养,也非明智之举。朝夕相伴,尽心呵护,相处才能尽兴。


器物有道,三分用、七分养


养用并重,是爱之深,计之远。面对层出不穷、眼花缭乱的批量生产,和迅速的置换、简单粗暴的丢弃相比,再没有比长情的陪伴更美好的事了。

有了养物之心,器物与人相互濡养,互相守候,耐心的接受时间的考验,生活便充满幸福与温情。

我们都知道“玉碎挡灾”的说法,玉挡灾的故事自古就有,相比考证它的真伪,我们更愿意相信万物有灵,接受物带给我们愉悦和安全感。


器物有道,三分用、七分养


在一个目之所及、皆是熟悉事物,在一个触手可得、皆是吾爱的地方,人一定是睿智沉稳、充满力量的。

人与物,亦师亦友,在时间的锤炼下,有种岁月加持的独特美,美的不可方物,又可亲可近。



来源:云蝉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5

标签:器物   萨特   张弛   涸泽而渔   保罗   杀鸡取卵   都会   物尽其用   美文   万物   事物   植物   需求   关系   时间   情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