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津湖》想到的团队管理

昨天看了《长津湖》,对这部电影的感悟,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1.信仰

共产党认真起来,就没有什么事情办不到。这种力量绝不是物质层面的激励,是全党全军上下为了一个崇高的共同信仰而克服万难、心甘情愿去追逐实现的。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只有先满足生理需求,然后才逐步是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求,但志原军在缺衣少食、冰天雪地里,在基本的生存、安全得不到保障下,仍然为了国家尊严、信仰实现而战,打破了需求层次理论。美军在遇到危险时,缺乏“狠劲儿”和"拼劲儿”虽然装备精良、士兵的待遇优厚,圣诞节有精美的火鸡大餐,但战场还是高呼"go back”。而七连战士啃着硌牙的山药蛋,没有厚棉衣仍然可以做到横冲直打,不怕牺牲。这就是信仰的力量。

伍万里参军、本已退伍却返回战场的梅生....让这些人不顾一切加入到七连,投身朝鲜战场的驱动力,便是他们对信仰的探寻和追随。还有雷公抱着标识弹吸引敌军火力,被当成活把子而惨死......

从《长津湖》想到的团队管理

引申:对于一个团队而言,为成员建立“自我实现"的信仰远远比单纯为了薪水奖金、晋升而战的力量要强大,团队要有梦想,这样大家才有激情。靠利益绑定在一起的组织不会长久,难以经得住风吹雨打。

2.尊严。

为什么在刚刚建国之初、百废待兴之时要抗美援朝?抛开地缘政治、军事威胁的因素,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为了尊严而战!

新中国刚刚成立,政权的合法性在国际上并未取得广泛认可,我们被看做是内战的胜利者,被美国和西方列强看不起,这时候需要对外赢得尊重。我们陈兵东北三十万人,杜鲁门和麦可阿瑟并不屑于中国军队。当志愿军在没有制空权,缺乏后勤供给、武器配备天壤之别的条件下依靠“不要命”的打法逼得美军撤退时。没有了器张气焰的麦克阿瑟被迫在停战书上签字那一刻开始,中国在国际上才真正站立起来。

电影中的伍万里刚加入新兵连时,面对多人的“围攻”,他说被人欺负他。伍千里告诉他尊严是靠自己赢得的而不是别人给你的。和敌人讲道理没有用,只有讲实力。

从《长津湖》想到的团队管理

引申:抱怨没有用,不妄想靠示弱和妥协赢得别人的尊重,而是实力。自身强大了,敌人才会尊重你。如果没有抗美援朝,就不会有 1972 年的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建交。

3.目标

志愿军入朝的批次不同、所属的编制不同、上级的领导不同,但他们都有共同的目标,所以穿插七连在路上遇到了友军在爆破信号塔遇到危险时果断出手,抽出一部分人力运送电台,其余人不遗余力便加入了战斗,稍有不慎便全军覆没,而运送电台的分支队伍在路上遇到了美军增援部队时,也是全力截断,配合作战,所以整个过程虽然没有总 DRI 的统筹调度,但他们秉承着同一个目标,能够相互默契地行动。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愿景、同一个信仰,为了达成目标,能够不计较个人得失。

在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相互倾轧、互不信任,只管自家门前的地盘和利益,在一方受到围剿需要支援时,人人都袖手旁观,甚至因为私人恩怨落井下石。

从《长津湖》想到的团队管理

引申:上下全员一定要目标统一、透明,在各个部门运行过程中都是围绕着同一个使命,而不是各自为战。类似于目标管理中的 OKR,达成全员的目标统一。

4.执行

坚决的执行力是成功的不二法宝。电影中无论是在车站受到运送电台的紧急任务,还是电台送到后队伍刚刚休整便接到部队需要开拔至长津湖,七连都是一声令下立即集合。顾不上拿棉衣、来不及吃顿饱饭便长途奔袭,不打折扣。

敌机轰炸扫射时纵使血肉横飞,也不暴露队伍和电台;40 度极寒天气下单衣卧在冰天雪地里埋伏着的“冰雕连"......

引申:策略易仿,团队的执行力文化却难以复制,决策的速度、准确度依赖于执行的彻底、不打折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麦克阿瑟   杜鲁门   麦可   团队   志愿军   冰天雪地   棉衣   美文   美军   尊严   战场   电台   队伍   力量   需求   目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