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内抽烟的学生,看起来潇洒,实则让人厌恶

我从不吸烟,也讨厌吸烟的人,潜意识里认为,吸烟者缺乏公德意识,只顾自己吸烟畅快,不管他人闻烟受罪。看到有人叼着烟走过来,很享受地吞云吐雾,我只能避而远之。
对于那些吸烟的学生,我更是恨之入骨。
作为老师,我是以身作则了的,但我的很多同事,却没有给学生树立榜样。当然,老师抽烟绝对不能成为学生吸烟的堂而皇之的理由。
学生干嘛要吸烟?吸烟还算个正经学生吗?事实上,那些吸烟的学生,大多不是好鸟。如果把吸烟的学生带来审一审,你会发现,他们十有八九是学困生,具有不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有抵触心理。学生吸烟,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抱着好奇心。有好奇心本是好事,但你得审慎地分析触发你好奇心的对象。自然的奥秘,科学的神奇,文学的美妙,艺术的瑰丽,名人轶事

在校内抽烟的学生,看起来潇洒,实则让人厌恶

,社会正义,公德文明等,对这些抱有好奇心,你便会被引入正途,能够得到社会的肯定。相反,如果你对歪门邪道的东西抱有好奇心,则是危险的征兆。坏东西就是坏东西,其必有坏的理由,或者不符合公德标准,或者触犯法律法规,或者损害他人利益,或者毒害自己身心,不足而论。如果你去尝试,必然给自己或者他人或者社会造成一定的危害,是要受到谴责的。严重的,触犯了刑法,免不了要锒铛入狱失去自由,甚至拉上刑场执行枪决。人变坏,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积小成大,积薇成重,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踏入不归路悔之晚矣。对吸烟这样的坏事请抱有好奇心,本身就是坏事。一旦形成了思维定式,深入到骨子里,便一发不可收拾,可能导致对一切坏事的尝试,那可就严重了。
其二,有着趋众心理。这些吸烟的学生,臭气相投,最容易混到一块。本来不吸烟的,看着大家都吸,唯恐成为众人眼里的一异类,也就装模作样地跟着吸了。这时候,吸烟似乎成了一条纽带,将这些厌倦学习、有点小调皮、甚至还有点叛逆的学生连接成一个团体。熊团伙的形成,对其中每个人的胆量和心态都是一种增强,使他们在与其他学生交往过程中存在着一种优势感,而这种优势感,使他们在学习再品德在文艺活动等各方面无法体会到的。或者说,吸烟的团伙的存在,从某个方面弥补了他们一些缺失的东西。
其三,存在邪恶心理。中学生吸烟,毕竟是违反校级班规的,是有悖于《中学生守则》相关规定的。明知此举有错,偏要冒险尝试,不能不说这些学生胆子有点膨胀了。究其原因,受到社会不良习气的影响恐是主因。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们天天叫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但是“路漫漫其修远兮”,任重而道远,进展并不十分乐观。江湖陋习存在与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很多人做人做事的潜规则。校园不是世外桃源,难以独善其境。很多学生,尤其是那些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坏”学生,沾染江湖习气的机会较多,又很容易认可这种习气,成为这种习气在校园的传播者。在于同学打交道时,争强斗狠,横行霸道,推崇暴力,便是江湖习气在校园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再次背景下,吸烟其实是这些学生在给自己脸上贴一份标签,那就是要以此举告诉周围的人:老子不是好鸟,惹我叫你吃不了兜着走。很多善良的学生,也意识到抽烟者不是好东西,自然望而生畏。这正成全了吸烟者的某种虚荣。
学校和老师都进行了“远离烟害”的主题思想教育,但收效甚微。其实,学生何尝不知道吸烟有害?但长远的潜在危害,并不能让她们感觉到切近的痛,相反,吸烟所带来的思想认同和心理优势近在眼前。权衡之下,选择吸烟是很自然的了。
对吸烟的学生,学校和老师肯定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不能仅仅只停留在教育层面。可以说,离开了惩罚,很多教育都是孱弱无力的。教育和惩罚相结合,对于那些完全不吃教育这一套的,为了防止小团伙做大,你只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坚决清理出去,让他去受社会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吸烟者   学生   坏东西   习气   公德   团伙   校内   美文   好奇心   坏事   厌恶   潇洒   优势   东西   自然   老师   江湖   心理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