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道乡愁系吾心 山清水秀倍相亲平邑县《油篓村志》出版

编者按:“走过千山万水,最美还是我的家乡油篓村的山山水水。”平邑县志办公室原副主任、副主编李洪廷对编者说,几年来,73岁的李洪廷殚精竭虑,笔耕不辍,拿着飘着油墨香的《油篓村志》,李洪廷颇有成就感地说:“可惜现在很多年轻人不了解村子的历史了,很怕出现文化断层。”于是,编写一本比较系统地、全方位反映油篓历史面貌和现实状况的村志,成了李洪廷晚年的一大愿望。

漫道乡愁系吾心 山清水秀倍相亲----平邑县《油篓村志》出版

李洪廷感慨地说,编写这本村志,就是让年轻人了解过去的日子多么不容易,从而珍惜现在的好生活,编写村志是个系统工程,耗时耗力,而且还是义务劳动,有人劝他不要费力不讨好,但他老人还是坚持下来。“编村志是造福子孙的好事情,也算是为村子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他说。

可喜可贺的是,目前,在平邑县史志办的大力推动下,平邑街道庞居社区、毛家洼社区等社区、村正在组织编写村志,从某些层面上说,编写村志,势在必行,是一件振兴乡村文化的大事情,趁着有文化的老年人还在,抓紧时间记录乡村历史,留下乡愁,当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情。以下是平邑县郑城镇党委书记王安存撰写《油篓村志序》和《油篓村志》主编李洪廷撰写的出版后记。

漫道乡愁系吾心 山清水秀倍相亲----平邑县《油篓村志》出版

《油篓村志》序

盛世修志,志为信史。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平邑县郑城镇《油篓村志》在全国上下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顺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好形势下,应运而生,这是我镇组织编修的县内第一部村志,也是平邑县(镇)情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是值得祝贺的一件大喜事。

油篓村地处平邑县南部天宝山区,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沂蒙山抗日根据地的腹地。随着一一五师开辟天宝山区根据地的需要,师部机关和鲁南区党委机关先后进驻油篓村一带,油篓村遂成为鲁南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和指挥中心,时称鲁南地区的小“延安”。罗荣桓、陈光、赵镈、林乎加、李乐平等党、政和军队领导人战斗、工作、生活的地方。这里的人民富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献身精神,从保家卫国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主义建设时期,他们都不断创造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红色革命的历史文化底蕴培育了这里的人们,比如李贵久舍命掩护伤员脱离险境的拥军模范事迹,房东刘福荣以地瓜换高粱而成煎饼的军民联动交响曲,以及广大村民踊跃参军参战、支前抗战的动人场面,以致解放战争时期的两名志士牺牲在战场,更有7名青年参加抗美援朝,战场立功,这都曾鼓舞着油篓村人不断地奋争并且奉献着。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油篓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治山治水,改天换地,每一步都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油篓村人民勤劳勇敢、善良朴实,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们以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楷模九间棚人为榜样,走出大山,自谋职业,寻找致富门路,为当地外出打工致富最早的村庄之一。在开发地方特产煎饼制作方面闯出来一片天,被誉为“中国煎饼第一村”,在带动周围乡镇村庄人们打工创业之路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的壮举必将载入史册。村党支部一班人,适应形势的发展,大搞新农村建设,建成36栋欧式小别墅和4栋单元居民楼,改变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彰显了“煎饼村”神话般的崭新风貌。在解决农村吃水难、行路难和住房难的实践中,做出了成绩,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面旗帜,为当前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效益和动力,确实可喜可贺。

《油篓村志》体例完备,文约事丰。采用新观点、新资料、新体例,横陈各业,纵写史实,以事实为依据,以本村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生活为主线,全面记述了油篓村的巨变现实。在记述事件的发生发展中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具有较强的史料性、科学性和思想性,是一部很好的基层地方志书,走在了本县乃至全省、全国村镇级编写《村志》的前列。她系统体现了志书资政、存史、教化的基本功能,为读者提供了鉴往知今的宝贵史料,有益当代,利泽千秋。

油篓村两委领导班子,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组织编纂集成此书,总结过去,开创未来,为当前经济建设服务,应该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编纂人员不辞劳苦,精心操作,数易其稿,无馁无弃,亦是难能可贵之举。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这部志书,篇篇凝聚着修志人员的心血,章章包含着编写者的集体智慧,亦在此表示感谢。

在《油篓村志》即将付梓之际,细览全书,感慨良多。爰陈数语,权以为序。

中共平邑县郑城镇党委书记 王安存

2018年5月

漫道乡愁系吾心 山清水秀倍相亲----平邑县《油篓村志》出版

《油篓村志》编辑委员会全体成员合影留念

《油篓村志》编后记

《油篓村志》的编写是在洪成、兴民及兴普的鼓动和支持下,思量再三后勉强担起了编写村志的重任。编写村志在平邑是第一家,本人也愿尝试一下,难忘乡音,记下乡愁,留住乡愁,它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确是自己遇到的难得的幸运机会。

村志编写起于2017年4月,当年12月完成初稿编写任务。2018年5月完成送审稿,全稿25万余字。接受任务后即着手拟定篇目,全面考虑,通盘掌握,力争写出特色,并力求写出精品。经多次调整篇目,三易志稿,反复修改、补充,精心编纂始呈现在的格局。全志共设19章69节,包括:建置沿革、自然环境、人口、村级政权及党群组织、红色革命堡垒村、油篓煎饼闯天下 、经济管理体制变革、经济建设、旅游开发、教育、文化卫生、家族繁衍、风俗习惯、民情、生产生活用具、社会保障、方言谚语、轶闻传说、表彰奖励等。另有概述、大事记、人物和附录4部分。

漫道乡愁系吾心 山清水秀倍相亲----平邑县《油篓村志》出版

编写史志横排书写,事以类聚,这是几代史志专家的共识。但为突出油篓村的地方特色,特意将《红色革命堡垒村》、《油篓煎饼闯天下》、《旅游开发》等部分与其他各章平行设置,给以重点记述,作为大书特书的重头戏。《红色革命堡垒村》包括鲁南区党委机关的进驻,给油篓村带来了生机;李灿营游击大队为当时费南地区赫赫有名的十三个游击大队之一,也是红色革命的一部分,以此突出红色元素,以激励后世不忘党的建设美好明天的初心。《油篓煎饼闯天下》部分,油篓村之所以成为中国煎饼第一村,因广大农民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勇于闯天下,为本村或周围地区农民外出打工致富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为加强油篓煎饼特殊地位,故将《煎饼支前》一节收入其中。《旅游开发》部分因现时旅游项目还没有完善,重点以省旅游规划设计院所设计项目进行了展望,为当前或今后大搞旅游开发服务。另外,《经济管理体制变革》乃反映在共产党领导人们闹革命的整个历程中,首先从土地革命开始,即从上世纪30年代的土地革命时期到土地改革,再到土地集体化和改革开放后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土地贯穿于全村经济变革(土地管理制度的变革)的整个过程,应该给以重点记述,故设 《封建土地私有及其改革》、《农村经济集体所有制》、《农业生产承包经营责任制》。

《油篓村志》所采用的资料,有李兴民提供的人口部分资料,李洪太提供的政权、党群部分资料,李阳提供了“品牌建设”的有关资料,李吉华提供的公办教育方面的资料,李洪村提供的饮水工程、社会新风及新农村建设方面的资料,李洪俊提供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方面的资料,李洪全进行了表格统计,还有李林提供的煎饼闯世界的有关资料等。编写中因本人家乡在此,自己 生于此地长于此地,对本地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及自然风貌比较熟悉,对需入志资料不陌生并有所掌握,包括:亲历、听闻、感悟等。此为本志的顺利编写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条件或帮助,大约半年多的时间即拿出初稿,此后又经历了大约半年多的时间修改补充,反复校正,做了大量工作,终完成送审稿。全志编纂共历时年余,在完成送审稿后接受县史志办、郑城镇党委政府组织召开的评审,经多方面的努力和多位专家的审定把关,一部基本符合新方志编撰要求的志书得以问世,这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漫道乡愁系吾心 山清水秀倍相亲----平邑县《油篓村志》出版

以李洪成为党支部书记的油篓村两委领导班子在当今十几年间,不辜负村民的期望,不懈努力,争取和创造条件,带领群众改变全村精神面貌和自然面貌,为此付出了心血,本志中尽量的加以突出记述,肯定他们的功绩,并着意为他们唱唱赞歌,喝喝彩,以示鼓励、鞭策和支持。今后的油篓村将来步子会越来越大,村民生活会越来越幸福,定会出现在早日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小康社会的前列。

本志的编写得到了县史志办公室领导和各位编辑的精心协助,得到了郑城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史志办李强、张洪建,县供电公司李中超及镇文化站蔺峰同志协助完成了摄影图片记录、整理,另有平邑常峰打字社对本《志》的出版也提供了诸多方便,在此一并表示感谢。因本人年逾古稀,体力、精力欠佳,加之时间仓促,本人运用资料和驾驭写作的能力有限,定有不少不尽人意的地方,或有更多的偏差、舛误充斥其间,愿虚心的加以改正或补充完善,衷心的接受大家的批评。

编者 李洪廷

2018年5月

平邑县融媒体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平邑县   土地革命   王安   乡愁   平邑   天宝   志书   山清水秀   煎饼   美文   村民   城镇   时期   红色   组织   文化   资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