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东流庄   沧桑刘家楼—来自平邑县仲里古镇东流庄村系列传奇故事之一   姜晓彬 甄峰/图文

诗曰:

木秀于林风必摧,

好出风头惹是非。

只因当时战情急,

挺身而出不怕危。

气势岂可全用尽,

切身一退细思量。

事了拂衣沧海笑,

烟波浩渺笛声响。

一首小诗吟罢,再说一番仲子路故里仲村镇东流庄的故事。那仲村是千年古镇,端的是人才辈出,圣贤之地,是平邑县的工业重镇,中国手套之乡。仅孔子七十二贤徒就有仲由和原宪两位。尤其是那一路三个流庄,就是东流庄、中流庄、西流庄,是村村有故事,处处有传奇。夕阳西下,矗立在东流庄村西北的刘家楼在无声的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冬风凛冽,从这呜咽声中,笔者感觉到了那穿越历史的沧桑之感。继上篇之后,笔者不揣冒昧,继续着写这个来自平邑县仲里古镇东流庄村系列传奇故事之一 。

传奇东流庄   沧桑刘家楼—来自平邑县仲里古镇东流庄村系列传奇故事之一   姜晓彬 甄峰/图文

正是:不计寒窗伴清灯,欲求金榜题微名。三千日落轮回去,一朝月圆秋试逢。

话说康熙六年间,东流庄刘氏族人刘文汝,自幼勤奋好学,雄心壮志。恰逢本年秋试科远,提前两个月,他便早早地收拾好随身行囊和盘缠银两,带上书童,辞别家中父老和恩师,启程进京应试。

刘文汝,虽没有出生在名门贵族,但当时家族也算兴旺。有良田百亩,牛马满圈。六岁时候,父亲就请来私塾先生,开始教他识字作画。他天生聪颖,再加上先生循循善诱,教导有方,几年时间,刘文汝就能吟诗作赋。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都能倒背如流。家人和先生甚是喜欢。

十二年寒来暑往,本次开科,刘文汝正赶年方十八。

刘文汝带书童为伴,相依相照。白天里匆忙赶路,风雨兼程。赶上集市,他们才能找个摊点,坐下来吃顿热乎乎的饭菜,哪怕是吃碗热面,也感觉满足。然后稍作歇息,再买些干粮,备好饮水,继续前行。有时候天黑也找不到驿馆,他们就只能寻找破庙或者蜷缩在人家的廊檐下过夜。

这天,刘文汝和书童正行走在荒岭的小道,突然狂风大作,霎时间大雨来临,撑起的雨伞,在大风摇摆下也是无济于事。他们四处寻找,想找个山洞避雨,也没找到。只看到有两块斜立相对的石头,他们两个勉强屈身钻进去, 算是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就这样,大雨又下了整整一夜,刘文汝和书童在石头下边也蹲了一夜第二天近中午时分,雨停了,他们的衣服也湿透了。就连随身携带的干粮,也被泡成了浆,随着包裹向外流。虽说时值盛夏,但经受了一夜的风雨,刘文汝中了风寒,烧的全身发烫。这下急坏了书童。好在书童身体健壮,相互搀扶着坚持往前走。走累了,就背起刘文汝继续前行。书童着急的是赶紧走进村庄,找个郎中给刘文汝用药祛风寒,让他快些好起来。

就这样搀一段背一段,好不容易来到了一个村庄。书童边走边打听。就在村子的边角有一户人家,家中有一位老者,此老者便是郎中。

老郎中看着刘文汝,虽然面色憔悴,但生的眉清目秀,水灵可人,甚是怜悯。便吩咐老伴赶紧烧水煎药,自己有序地进行把脉观察,一番忙碌之后,老郎中给刘文汝身上扎了好多银针,做上外敷。老婆婆的汤药也已煎好,再唤来书童帮忙,一口口地给刘文汝喂下去……

刘文汝昏迷了十二天。书童很是着急,虽然有郎中老夫妻俩的悉心照料,他可以心宽,但是,他担心的是村外的一座石桥被雨水冲垮,就算此时此刻刘文汝好起来,他们也走不出这个村子。

又过了两天,刘文汝醒过来了,见他面色红润,应该是已无大碍,老郎中夫妻两个面带喜悦,只是书童愁眉不展。他把面临的处境说给刘文汝听。老郎中虽然不说话,但他也是心有焦虑,无计可施。如果等到大水退了,再等乡亲们把桥修好,那时他们二人再走,怕是浪费了时日,误了考期。就算他想法渡水,可现在的水势又大又急,也是办不到的。老郎中也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刘文汝听,相对无奈,只能等待水退了再说。

传奇东流庄   沧桑刘家楼—来自平邑县仲里古镇东流庄村系列传奇故事之一   姜晓彬 甄峰/图文

五天时间颇为漫长!反正也无事可做,刘文汝每天陪着老郎中品茶静坐,谈古论今。

这天,书童慌忙从外边跑回来,说河里的大水退了很多。老郎中和刘文汝也跟着跑到河边,只见老郎中看着对岸的几棵大树,又看看河里的水位,来回走了几番。然后便带着二人回家。

回到家里,老郎中吩咐老伴赶紧做饭菜。自己匆忙地出了家门。不一会功夫,老郎中带回来几个壮年大汉,还有绳索,竹竿。刘文汝也猜到了几分,心里甚是欢喜。

饭桌上的千恩万谢,难以表达刘文汝的感激之情。

一行人来到河边,老郎中让一个水性好的壮年背着绳索,游到对岸,把绳子绑在树上,牢固之后,只见壮年带着绳子的另一头游了回来,又绑在原来做桥墩的大石头上。几个壮年同时脱掉外衣,背起刘文汝和书童,背上他们的行囊,还有老婆婆给做好的干粮和饮水,一个个顺着绳索,游到对岸。

又是一番拜谢,刘文汝向着对岸深深鞠了一躬。他们相对执手。来日方长,后会有期!

来到京城考场,应试已是第二天了。刘文汝顿感天旋地转,跌倒在地。吓得书童扔掉身上的行囊,跪地抱起刘文汝大呼大喊。

世事总有巧合,正赶上吏部尚书刘统勋从考场回府,见此情景便吩咐随从们落轿下马。刘统勋简单询问了书童,也明白几分,叮嘱书童不必害怕。让随从们把刘文汝抬上自己的轿子,让书童跟随着,回到自己府上。

等刘文汝醒来,听他说完了一路的遭遇,导致延误考期,自己很是自责和悔恨。刘统勋一番安慰,和刘文汝畅谈半天。通过察言观色,谈吐举止,刘统勋看出刘文汝必有才华,不禁暗自窃喜。吩咐家人备好饭菜,又叫来自己的儿子刘墉,让儿子陪客人说话聊天,自己备轿出府。

刘文汝见到刘墉,口称千岁,屈身施礼。刘墉搀起刘文汝,客气一番,商定在府上不必谦恭,却要兄弟相称。

刘文汝见刘墉虽然长相丑陋,黑脸,驼背,(人送外号“刘罗锅”)但是,他谈吐不凡,满腹诗书才华,顿生敬佩。刘墉年小刘文汝四岁,在府上排行第三,刘文汝便以“三弟”相称。年龄相当,族系一家,又能吟诗作对,谈天说地,自然融洽。

刘统勋出府来到宫中,他要面见皇帝。因为皇帝托付他的事情,看来今天就有眉目了。

刘统勋把自己听到刘文汝的来历和身世讲了一遍,又和康熙皇帝说了自己的想法,他推荐刘文汝来做太子太师。皇帝也相信刘统勋做事。于是便召来太子说明事由,在殿坐等,让刘统勋立刻回府,带刘文汝前来面见。

传奇东流庄   沧桑刘家楼—来自平邑县仲里古镇东流庄村系列传奇故事之一   姜晓彬 甄峰/图文


刘统勋回到府中,看刘文汝与刘墉交谈甚欢,窃窃生喜。对刘文汝说明情由。刘文汝哪敢应承,再三推辞,可是已由不得自己了。刘统勋吩咐儿子刘墉,为刘文汝作伴,再带上书童,起轿进宫。

参拜完毕,皇帝见刘文汝生的俊俏,谈吐不凡,举止又是得体,心里自是高兴。唤来侍卫收拾书房,举行拜师典礼……

转眼半年时间已过,经过刘文汝孜孜不倦的努力教导,再加上太子胤禔又是天资聪颖,成绩显而易见。有时候康熙皇帝高兴了,来书房和太子吟诗作对,太子应对自如。高兴之余,皇帝便在朝中加封,封刘文汝为太子太师,官居三品。

到了年底,刘文汝拜见皇帝,把自己的想法和皇帝说了一遍,他要带书童回老家,等过了年再启程回京。皇帝当时不舍,但见刘文汝回家心切,又念家中双亲,也就答应让他回家过年,明日设宴款待,后天备轿启程。

正是:

飞草古道雪纷纷,

车马相继赴故亲。

但使繁华迎朝露,

不计征尘送暮昏。

一行人马沿途数日,行程过半。虽然是冬日,没有细柳红花,但有晚霞落日,山林怪石,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堪称绝色佳景。他们无心观赏只为赶路。

刘文汝心里挂念的家人,几日就见面,他不着急。眼下最想见到的就是老郎中。此时此刻,正是村庄集市,他吩咐书童,买了两坛烧酒,割了一块牛肉,再买些米面。往前不到半个时辰,就到老郎中家了。

见到老郎中,刘文汝又是一番拜谢。老郎中见此阵势,慌忙屈身下跪,刘文汝上前急忙搀起。扶着老郎中一起进家。

听刘文汝讲完这半年的经历,老郎中也自感惭愧。临别时,刘文汝吩咐书童,给老郎中留下几百银两,让老郎中开春后安排乡亲们修路筑桥。

一行人马到家,已是傍晚。家人们赶忙准备饭菜。吃过晚饭,刘文汝让书童带上准备好的礼物,他要去看看自己的恩师。

乡土乡音都是最美好的,就连做梦都是甜的! 一觉醒来,太阳已升高。吃过早饭,刘文汝安排好书童,打发他也回家看看,毕竟半年多没有回家了。

老家的年味最浓!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太快!不觉间又过了元宵佳节。刘文汝又安排好家人,开始启程回京。

重返京城,君臣见面之礼自然不可缺少。此时,虽然整个中原大地还都沉浸在新年的余味中,但是,刘文汝深知自己肩负的重任,早早安顿好太子,恢复正常受教。

是日,康熙皇帝闲来无事,到书院找刘文汝闲聊。皇帝对刘文汝提及,想要继续为他加封,并赐予相府。目的是为了把丞相家小姐许配刘文汝。刘文汝听后,赶忙下跪拜谢,并执意拒绝。同时也如实向皇帝表明,因为前期家中恩师曾来书信,告知刘文汝,由恩师做主为他保媒,将自己的侄女许配于他,刘文汝家人也是满口应承。皇帝听后,亦是无言。又念刘文汝辅太子有功,此事只好由此作罢。

时隔数日,圣旨传到,皇帝赐予刘文汝黄金千两,绸缎两车,并许刘文汝择日回乡,筹建相府,安顿好即刻回京赴职。

皇帝召见刘文汝,说明情由,要带太子出宫谋事,并借机闲游。正好留给刘文汝回家的时间。黄金绸缎已备马车装运上路。

次日,皇帝携太子车辇出宫。刘文汝带着书童和几个随从也启程回乡。

行走三日,又到老郎中家乡。刘文汝吩咐书童备些礼品,再次去拜访和答谢老郎中。

老郎中夫妇一番招待。刘文汝也说明了这次回乡的目的。这时,老郎中从里屋取出来一个包裹,打开之后,刘文汝发现原来是一幅建造府第用的构造图。主厅规范成排,厢房相符对称。柴房灶房也是一应俱全。好一派相府风光。

传奇东流庄   沧桑刘家楼—来自平邑县仲里古镇东流庄村系列传奇故事之一   姜晓彬 甄峰/图文

老郎中把构造图交给刘文汝。答谢完毕,一行人驾马启程。

回乡之后,刘文汝跟家人相商,又请来恩师做参考。经恩师查看风水,决定建造位置,就落在“跃鱼沟”以北,一条支流的南岸。他们也统一了建造方案。先建起西厢房两层,然后由家人暂住,以便管理建造所有的一切材料器具,等东西厢房建成,再建主厅和围墙……

一切商议妥当,时间也过了半月。刘文汝又要回京……

转眼秋近,家中一座两层的西厢房也已完工。工匠们也准备暂时停下,等秋收完毕再继续动工。这时,刘文汝也赶上回乡探亲。几日奔波,在离家还有十几里地的茶馆里饮茶歇脚时,与奉皇命南巡归来的刘墉相遇,甚是心欢,便邀请刘墉一同回乡。

他们看了这座二层厢房,不禁对工匠们表示赞叹!一层: 由打磨好的石块做基础,勾压有序,以上便是青砖垒砌的墙体。没有间隔,一厅通透。沿北墙而上,是一木制楼梯,浑厚沉稳。二楼: 楼梯的出处,设在厅内。虽然厅不大,但是四面透光,感觉自然亮堂!

尤其是二楼瓦檐四角的底端,用青砖雕刻着镇宅吉祥物,东侧为一只回首梅花鹿,刻画清晰、简洁大方。西侧为一只献瑞麒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东西两山墙中央,各有一圆形窗,并用实木雕刻花格。这种施工设计,在长江以北地带,极为少见。整体建设浑然一体,可谓妙手天成!

观看一番完毕,刘墉差人找来两块木板,挥笔这下“杏苑馨香”和“豹班储才”两幅字,并落上自己的名款和日期—— 刘墉 题 乾隆九年。然后,通过木工师傅们的加工和油漆处理,分别挂在一楼厅内的东西两面山墙上。在家停留数日,一行人马匆匆离家返回京城,恢复往日正常事务。

话说刘文汝回京后,家里接二连三出了不少事情。因刘家人进了京城,家里又建造宅院,并且联合乡民修建了村头的“长兴桥”,这些在当时认为是“大工程”,挡住了别人家的“风水”。这个家族,也是名声显赫,族里有人在皇帝身边奉职,负责皇帝个人内务。也曾被多次封赏。家里修建了宗氏花园,在同一条跃鱼沟的上游,只因找风水先生占卜过,此花园和长兴桥不融。于是便在当地县令那里,两家族打起官司。当时一直出面操办这些事宜的刘家族人老者,无奈,只能亲自进京来找刘文汝,把这事说出来听听,并且拿拿主意。几天时间,刘老来到京城边郊,在一家饭馆吃饭歇脚,巧遇了张成公差路过,张成一眼认出刘老,急忙下马施礼相认。因为当初张成进京应考,路上被刘老救过性命,养好身体后进京,在刘墉身边任侍卫。再说刘墉,对朝廷尽忠,对臣民亦是倍加厚爱。曾多次受皇帝和皇太后封赏,有权先斩后奏。每次行刑都由张成和刘安完成。作为保护臣民利益、生命财产安全的执行者,伸张正义更是义不容辞。这次,碰到自己的救命恩人有事,岂能袖手旁观。于是,问明白刘老之后,又在饭馆安顿妥当,并让刘老在此等候消息,自己回京复命。

万万没想到的是,张成回京后,借机杀掉了皇帝这位亲职,然后找机会制造了罪名,再由刘墉“先斩后奏”。康熙皇帝虽然心疼,但事已如此,只能传令多备金银绸缎,一并回乡厚葬。身为同乡的刘文汝,自愿拿出重金,一来作为慰藉乡亲,再者也算是为逝者备些陪葬品,尽心表意。

此时,刘文汝如若大梦初醒。世间功名利禄,到头来不过空旷一场。万物皆有定数,千般诸为虚名。什么金银宅院,最后叶落风远。眼下,太子已近成年,开始跟皇帝朝中参政议事,可谓受教有成。再想家中老幼无依,只为一时功名利禄,惹得家乡祸事连连。什么样的金钱、权位、花园别院,你争我夺,最后伤及性命……

思来想去,刘文汝决定辞官离朝。当日面见圣上,叩头不起,望皇帝恩准。康熙皇帝见无回旋之地,也就赐赏开恩。封赏中允许刘文汝随时回宫面君见驾。

刘文汝让书童连日收拾行装,随即启程回乡。他辞去下人和随从,只带书童和一车夫,不辞辛劳,日夜兼程。途中,正逢一连几个村子洪水泛滥,灾情连连。庄稼颗粒无收,百姓难以度日。见此情景,刘文汝命令书童和车夫,先把车上的干粮衣物分给灾民中的老小,又把布匹绸缎一块块扯开,分给乡民妇女,留着做些衣服。最后吩咐书童和车夫,把车上所有的金钱也要分给乡民,人均一份,沿途几个村庄都有。

刘文汝、书童和车夫,三人忙碌半天,累的满头大汗,拿到金钱退去的乡民们也未见减少,毕竟受灾的乡民太多。于是,刘文汝让书童和车夫不要再这样分下去,直接从车上把铜钱向着人群抛洒,让乡亲们各自捡……

刘文汝亲自赶着马车前行,书童和车夫在车上抓着铜钱抛洒。几箱铜钱已尽,刘文汝告诉乡民赈济会继续。随后让车夫和书童启程回家,把家里所有的银两、铜钱和布匹装好运回来,再这样分给受灾乡民。

盛世民安乐,

祥和国太平。

田产身外物,

何作鹬蚌争。

牛马愿为同群聚,

蝼蚁尚且恋苍生。

千金散去不复返,

万般奈得尘外名。

金钱银两何用?宅院花园何为?亦如过眼云烟!苟且逢时,怎称安居乐业?回首近乡,灾难四起,同邻皆苦,唯我独享清闲,其大德何在?行施善者,终将赋以解脱也!

连最后准备建造宅院的银两,也让书童用马车拉走,任其挥洒,不散尽不可回家。

淡看先祖,耕读几世,无官无院,岂不快哉!无欲求,不纷争,弘和善,渡世人,方为大解脱。

就这样辅妻教子,耕读持业。凡事自得消闲。

半座城池半树花,半壁庭院半渠洼。

沧桑故变谁人料,安分自得幸福家!

几百年过去了,随着新时期的社会发展,流庄村几次搬迁改建,这座“古楼”,虽然没经历变革洗礼,但也承受了世代沧桑,依然默默无闻地矗立着,等待着……

作者简介:

姜晓彬,男,平邑县铜石镇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自1986年始发表作品,曾用笔名姜亦辣等。先后在《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大众日报》《临沂日报》《杂文报》等全国百余家报刊杂志发表文学新闻作品数千篇。

传奇东流庄   沧桑刘家楼—来自平邑县仲里古镇东流庄村系列传奇故事之一   姜晓彬 甄峰/图文

作者简介:甄峰。1971年出生,山东平邑人,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平邑县作家协会理事长。临沂市书法协会会员,平邑县书法协会会员。爱好摄影、书法、收藏。擅长写作古诗词。曾经多次在:

【古风诗词会】、【文火窗格】、【秋夕】、

【优秀文学殿堂】、【梨花雪·河北】、

【凌水诗集】、【云歌行】、【百花洲】、

【年华之约·唯美诗词】、【经典文苑】、

【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诗】、

【粤港澳青年作家创作学会】、【慧园书屋】

【正能量大讲堂】、【诗的海洋】、

【中国当代实力诗人】等七十多家杂志社和文学平台发表、出版。

传奇东流庄   沧桑刘家楼—来自平邑县仲里古镇东流庄村系列传奇故事之一   姜晓彬 甄峰/图文

乡风古韵 专栏

策划制作:姜晓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平邑县   东流   刘墉   车夫   京城   书童   乡民   银两   郎中   恩师   回乡   古镇   美文   太子   康熙   沧桑   皇帝   家人   图文   传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