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右商帮,非原创

史载:“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明清时期多将江西称为江右,江西商人则被称作“江右商”。这便是“江右商帮”一词的来由。

  江西地处长江以南,是个地少人稠、人口过剩的省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过剩现象反过来又刺激了豪族大户对土地的渴求和兼并,加上官府的繁役重赋,以及赋役的严重不均,从而导致大量人口的脱籍外流。对此,明代临海人王士性有一段很著名的概括,“江、淅、闽三处,人稠地狭,总之不足以当中原之一省。故身不有技则口不糊,足不出外则技不售。惟江右尤甚。”就是说,在这些人稠地狭的地区,一般人如果不具备一技之长则不能生活,同时如果不离开家乡到别的省分去,那么所具备的一技之长也不能得到发挥。这便是当时江右商帮大多要离乡背井的客观环境。

  另据有关资料统计,明清的近两千名有案可查的江西商人中,有70%左右是家境贫寒的农家子弟,因生计所迫而流落他乡,弃农经商。其中不少是父母双亡,家贫如洗,无以为家的孤儿,一般从小就从事各种劳动,自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由于以上的这些原因,借贷就成为江西商人主要的资金来源方式,这就必然使江右商帮具有资本分散小商下贾众多的特点。

  他们主要从事粮食业、茶业、瓷业、纸业、布业、木材业、烟业、盐业、药材业、书业、典当质押业等。除少数行业如瓷业比较出众外,其他行业与晋商、徽商及闽粤等地商人相比,经营规模自然相形见绌,商业资本的积累也极为有限。所以,尽管江西商人数量众多、橾业甚广、经营灵活,但往往在竞争中丧失市场。

  另外,江西商人具有浓厚的传统观念、小农意识,这必然影响到他们的资本投向。据一些府、县志的资料统计,江西商人获得利润成富商后,其资本在生活性的投资占了20%左右,在社会性的投资占了78%左右,而产业性投资仅占2%左右。江西商人大量资本的回归,如建祠修谱、增置族产、兴建义学、义山葬客等,虽然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更不能向近代资本转化,却起到了以商养农作用,稳固了江西的自然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糸同时,江右商帮在从事艰辛的商业活动中,也出现了不少值得一看的传奇故事。


江右商帮,非原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家贫如洗   有案可查   流落他乡   赋役   豪族   义学   小农意识   农作   江左   江西   明清   美文   商人   人口   资本   自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