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何故成私欲

这是个思想了好久的一个题目,一直想写点什么,苦于不知道从何下手。当再次被所谓的公益显眼时,一种全新的认知和理解终于从脑里闪了出来。

公园是公共享有的地方,更是一种休闲静心的地方。近一段时间,在一处公园入口处,有这么一种现象实在有点煞风景。一位自称本地网红,制作一大幅个人宣传像,打着团队公益旗号,在公园入口搭起了一个专场宣传台。每天晚上夜幕降临,这个所谓的团队便开始宣泄。

说他们宣泄,还是有些保留。他们除了各自胡乱摆弄,就是各自自吹,谈不上内容,除了低俗,还是低俗。一些小孩倒也被他们这种低俗搞得台下傻笑不止,甚至一些人成了他们无畏的牺牲品,每天准时等候。

当然,作为公众娱乐也好,生活减压也罢,大家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去。只是这一宣泄完,现场留下一堆脏乱的垃圾,网红走了,粉丝走了。第二天早上,许多晨练的人们看后,让人大失所望。

每每走过,总是许多摇头的人,什么鬼公益,上面留的抖音号、二维码,不就是想蹭个粉,溜个红。

打着公益的名发私欲,真是有点高明又有些弱智。公益是什么意思,恐怕未必全解,或许已经了解,只想以此来糊弄别人。

在其发出声时,肯定认为,只要不是收取他人的钱财,在公众场合娱乐或是以此引诱人,顺利达到个人设置好的圈套,这就是公益。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容易发现,所说的不收费,就是用尽手段,把公众的眼光吸引过来。通过现场煽动、挑逗、粗俗等方式,尽可能让过来的人紧紧的盯着上面的人,经过一阵拼命的叫呀喊呀斗呀,再不断的补充着,亲们,伸出你的手关注关注。

当网红涂什么,有名有利。自媒体时代可以尽情的想办法出名,这是很多人想的事。只要有足够的胆量和足够的不怕,还愿意付出足够多的时间,有不有感染力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不有人愿意点点红心、点点关注。圈住了粉,也就圈住了名利。

有特长的无可争议,他们通过自己的特长带给他人正的东西。问题是一些什么也不是的钻了进来,就想在这个平台占有一席地,赚取轻松的名利,以此助长那点虚荣。

打着公益旗号圈粉的人,其实是占用了公共资源,污染了环境。这种污染一是精神污染。他们的低俗演技和内容,确实让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糊涂着的跟从,有些一味的为其捧场。二是网络污染。这种不正的东西发到网上,占用了大量的网络资源,浪费公共时间。三是环境污染。如果是真正的公益,活动之后一定会收拾得干净利落。像他们这样几乎每天晚上扯大旗,拍拍屁股走人,既无公德心,更无公德行,何谈公益,实在是在污染公益二字。

有人说他们根本不理解公益,有人说他们是借着公益欺骗,有人说打个公益体面点。不知道是公益普遍化了,还是公益思想深入了人心。

如果公益普遍化了,说明人人参与、人人享有、人人创建的意识和氛围浓起来,这当然是好事。大家都愿意以自己的长处,以自己的一份力量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服务发展,才能不断的推动共享共有的美好生活、文明风尚层出不穷。

当公益之心深入人心,自然而然就会少一些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礼让、正义、和谐之风就会兴起。

当公益还处于一种不明晰、不积极、不浓厚的时候,往往会被一些人有私心的人利用,确实也被这种人用得精妙。他们借着公益的力量,玩着公益的花样,让人在是似而非中模糊。特别是当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给一些思想不清楚的人一些小恩小利时,这些所谓的公益又一次侵袭了善良的心。

正如上面的提到的“网红”,倒不如叫这种人为“网疯”。实在是一群网络疯子,说到底就如乡下人叫的财癫。作的了一些东西,看无看头,笑无笑头,占用公益资源,确实有染环境。

以公益名义图大图强私欲,这不叫高明。只是在某种特定的时间里,让一些人钻了空子。倘若平台监管严些,有些管理紧些,不至于让这种东西泛滥起来。

打着公益名号,牺牲公共资源,发着私利,除了个人素质提升外,需要更多人敢于指责。至于关注,就是时刻关注这种无正行为的不良倾向可能造成或带来的低俗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私欲   公益   无畏   何故   低俗   旗号   名利   美文   每天晚上   特长   公众   确实   团队   公园   东西   思想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