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自小酷爱古典文学,喜欢极了满门忠烈威震三关的杨家将。因而,三关之一的雁门关是我很早就心仪的地方,只恨无缘往访。

此番执意前来,其实就是要了一个盼望已久的心底念想。

遂携两个极好的朋友, 一路向东行,天光或暗或明有点冷,但是,没有天气预报说的那样吓人。

我们几个,是属于那种随意惯了的人吧!想走就走,想停就停,观花赏草,看云听风,目的地是雁门关,也只三百多公里,可半天下来,尚没有走一半行程。

过卢芽山脚下时,忽有一种旧地重游的感觉,仿佛又回到了那年那月的情景。想起了马伦草原,太子殿,想起了岢岚美不胜收的柏芝羊肉,不经意间为旅途增添了一些生动的故事情节。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因为贪看沿途风景,几个小时的路程却走了差不多一天,至晚方宿代县。极目望之,太行莽莽苍苍,雁门关已在眼前。

不过一切都是明天的安排了,现在的重中之重,就是好好吃一顿,于是选一重庆饭店,又置酒,三晋的风情俱在杯中矣!

雁门关脚下,遗存代州古城旧址,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中心有边靖楼,高盈百尺许,唯宏伟,唯古朴,上书威震三关四字,我疑心是杨家将守土抗战的驻地,没有来雁门关,已经嗅到了浓浓的硝烟气息。

代州,也许就是一代风流的意思吧! 边关的天,说变就变,天色阴沉,光灰灰而暗,风飕飕而冷。尚未到雁门关上,先访杨家祠堂。

寒风中,细思量,才怪自己出门为什么不加衣裳?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杨家祠堂,距代县十多公里,坐落在大山脚下。天气晴明时可以感觉到那种青山远黛的美丽,而此时唯宁静,唯庄重!一切都静悄悄的,仿佛唯恐打扰了英灵的梦!

祠堂不十分大,但是供奉了杨氏一门忠烈的排位和雕像。碑刻详细记载了当年的金沙滩一役,字里行间,我似乎还能嗅到那种惨烈的气味。

来这里凭悼的人很多,到处弥漫着一种悲怆的气氛!呜呼!山高水长,难觅忠魂,将军一去,大树飘零。诗曰:

塞上尘沙野茫茫

边音回转古城墙

群山静,风苍凉

斯人远,旧事殇

太行巍巍千寻意

雁门关上写文章

云烟深深尘封处

不见当年杨家将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转而移步雁门关。从入口处仰望,雁门关雄居大山之上,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穿风过雁,气度轩昂。门额所悬"天险"、"地利"二匾,清晰可辨。

城楼巍然凌空,阁宇揽月抚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厢,李牧祠堂与其对面相望。

咋看之下,仿佛包含了无数的历史烽烟和沧桑。镇边祠位于关城天险门外东侧,占地三千余平米,是雁门关最具规模的建筑群之一。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该祠堂亦称武安君祠,是为纪念战国时赵国名将李牧而建,武安君是李牧的封号,李牧在那个时代和秦国大将白起齐名,不过白起在长平之战中背上坑杀战俘的恶名。

所以,李牧其人更为出众。

当年李牧一直镇守雁门关,时北边的胡人屡屡犯境,李牧用奇计于赵悼襄王元年大败匈奴在关门外,杀死敌方十多万人马,灭了襜褴。迫使单于向大漠远遁,完全清除了北方的忧患。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经此后十几年,匈奴兵不敢入侵赵国边境。李牧也因此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关于这些战绩在祠门口的碑文里面都有记述,展开历史发展的卷轴漫步长廊,从这一点上看,李牧在雁门关的风头应该盖过了杨家将。

有司马光的《李牧祠》道:

椎牛晌壮士

拔距养奇才

敌帐方惊避

秦金已暗来

旌旗移幕府

荆剌蔓丛台

部曲依稀在

犹能话郭开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镇边祠院前有砖砌平台,上竖旗杆,配以石狮。正中左右各筑踏朵台阶,石雕栏杆。

山门分设钟鼓二楼,祠院建造前后两时,侧边为厢房,正殿供李牧像。但是背面亦有韦陀金身雕塑,既然仙人混杂想来人们的心目中李牧已经羽化成仙了。

好像是为了印证我的看法,壁画上除了讲述武安君的英雄事迹,亦悬挂朱衣道人傅山亲笔对联:

重台唱法祥云遍覆菩提树

莲台传经瑞口光临极乐天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离镇边祠,入天险门。此为关城南侧第一道城门,石基砖券,墙垣设垛口,门洞很宽,有青石板铺路。

此为明代原物,上有600多年间清晰车辙。

天险门上建有雁楼,坐西朝东,四周雕梁画栋,正面明间为隔门,两边为砖墙顶。平板枋上施以斗拱,有昂有翘,屋顶交以青灰瓦,正脊两端安大吻,四角悬挂风铃。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门楼如此,关城更见风韵。其横连两面大山,俯瞰北南深谷,垛口置两门大铁炮直指关外,亦有刀枪剑戟等各种兵器陈列。

门外的边贸街直通围城。其座南向北,上有楼名宁边,俗称明月楼,为明代嘉靖年间所建。

连接围城,东城,西城,城廊为石头边墙,周长约一千多米,南端分接关城东西城两翼,北至谷底延伸围合。围城城门高大厚重,为抵挡外敌入侵的第一要冲。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东城位于古关道一侧的制高点,据《雁门关地理总考》载:据山,无壕堑,垛口六百。南接天险,西拥地利,与二门延伸城墙连为一体,地理位置异常险要。

其下有烈士墓和抗日纪念碑,一下子就把硝烟弥漫的历史拉近了距离。

回到现实中来才感觉到了雁门关文化的浑厚,一己之身的轻微,以及苍山远黛的瑰丽。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古韵就行。

雁门关居八百里太行北端,北瞰恒山,西望五台,襟连大运高速,通衢秦晋两省。

山高且险峻,远望气势磅礴,近观雷霆万钧,和宁武关,偏关,并称三关,杨家将的故事已经家喻户晓,抗日烽火亦曾在这里点燃,三关亦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今攀雁门关,仍能够感觉到似乎硝烟弥漫。而山多奇石,坡多古木,断壁残垣,处处有古人的痕迹。

我一路沿栈道而上,心境在悠悠古韵中徜徉,除了畏惧刺骨的冷风,就是对古人怀念的心情!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既登顶,俯瞰群山万顷,沟壑纵横,清风浩荡,雾锁苍岭。雁门关风光,如一幅画,像一卷书,乍看已觉包罗万象,细究更觉其中千般风韵!

当此时也,不由得百感交集,想人的这一世,山一程,水一程,带着空空的行囊,带着四季的风尘,一路走来,阴晴圆缺,悲欢离合,其实就是为了寻找这样的风景吧!

生命,本来是一场远行的旅途,有时候风雨如晦,有时候丽日当空,有时候刀霜剑雪,有时候鸟语虫鸣,却是怎样的一种波澜壮阔?

莫若,选绝美的景致,洒如烟的情怀,在感悟的历练中体会生命的色彩!呵!

雁门关上高峰

锦旗漫卷西风

今日登峰造极

写尽千般心情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离雁门关,又往访天牙山,其位于代县南五十公里处,滹沱河畔,突现群山兀立,高者状若牙齿,低者形如莲花,虽不十分险峻,然千姿百态,或壁立,或圆润,或斜出,或纵横,无不引人入胜!

有介子推背母铜像,高盈十三米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其西,立巨大的观音菩萨于水中,前面有奇石似鼓槌之形。

一切都弥漫着一种慈悲祥和的气氛,我看见,介子推像前有许多人指指点点,在忠孝已经越来越无足重轻的今天,介公像不再只是风景,而应该是一种警醒吧!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不凡的灵魂却万里挑一。

看过雁门关及天牙山风光,归来再细细思量。忽然觉得,面对俗世的浮华与嘈杂,面对红尘的沉迷与琐碎,人需要多一份好的心情,好的氛围,来修养和完善自己。

但是,你要相信,并且确定,那份好的心情,好的感受,一定不是别人给的,是要靠自己在大自然的风光旖旎里面,一点一滴去感触的。

不思量,自难忘,太行山中,雁门关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太行   雁门关   西城   东城   垛口   代县   介子   天险   忠烈   硝烟弥漫   古韵   祠堂   群山   围城   美文   心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