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若轻尘:清明

子若轻尘:清明

桃红杏白,梨花绽开,当吹面不寒杨柳风的四月风一遍又一遍地拂来时,当谁家新燕啄春泥的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垒窝时,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也就到来了。 杜牧诗云: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节这天,不一定有细雨纷纷,却一定会人潮如涌。

最美人间四月天,这样的时候正好踏春、郊游、赏花、看景。有道是:“燕子来时春社,梨花开后清明”。就是说节气里的清明正是莺啼燕舞、欺花胜雪的好时分。

清明节起源于一个悲伤的故事。

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执政之前为躲迫害流落各地达十九年之久,俗话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长期的逃亡生涯让身边大臣都各奔东西,唯有介子推一直忠心追随。

有一次,重耳受困于野外绝地几天水米不打牙,看看快要饿死时介子推偷偷地割自己的大腿肉煮给他吃。最后,君臣终于得以生还。

重耳登基后介子推不愿为官,携母躲入绵山。重耳为了逼他出来便放火烧山。介子推宁死不出,结果母子二人被活活烧死在介公岭的一棵大柳树下。

人们在清理他的遗物时,于柳树下面的一个树洞里发现介子推在一块衣袖上用血写的绝笔诗。

诗曰: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

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

勤政清明复清明。

重耳闻之悔恨不已,便将柳树做成木屐穿在脚下,每每望其叹曰:“悲乎足下。”并且诏令天下,介子推被烧死的这一天,全国不得用火,只吃冷食,是为寒食节。因介子推的诗中提到的清明之意,这一天又称清明节。

子若轻尘:清明

后来将别人尊称为“足下”,也是始于此,而绵山脚下的介休市亦由此得名。

因为有了这样一层典故,清明节就成了一个怀念先人,祭奠逝者的日子。清明时节的雨,亦沾染上了不能言说的痛。好像是离人的泪,好像总是充满着浓浓的悲。

玻璃小窗,斑驳的旧墙;青石老巷,灰暗的瓦当。叙说着太多的苦短,太多的情长。宋人有《清明》诗云:

南北山头多墓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

泪血染成红杜鹃。

其情其景,其伤其感,可见一斑。

清明时节,坟头莺飞草长,一派生机,但是,坟茔里却是一个生命的终结。前人早已化作了一抔黄土,而后人能做的只是扫墓和除草。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老坟再添新坟,新坟再生新草,新草再被拔掉。清明!正是记录了这样一个生命传递的过程。

其实,生老病死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生命只是一个过程,我们能做到的何如顺从和淡定。

清明时节,春和景明。清风徐来,波澜不惊。这一天除祭祀之外还有许多有意义的活动,首先就是放风筝。

清代诗人高鼎在《村居》里写道: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纸鸢者,风筝也。风筝有各种各样的造型,很难想象那么庞大的身躯,却怎么就轻盈盈地飞上了天空。而放风筝的孩子手里挽着长长的线满世界地跑着、笑着。

这时候,各种的伤感就如线那头的风筝放飞到了天外,而各种的欢快就在线的这一面被牢牢地攥在手心里头。看风筝在天上悠悠地飘着,心里却是踏实的。

因为手中握着的那根线,你能感受到它的力量,一如能感受到自己的梦想。这时候,脑海里会莫名蹦出来那些温暖的词语:如自由、明媚、清澈、如意……

子若轻尘:清明

清明时节,春暖花开。这是春天里最美好的时节了,光阴不徐不疾,天气不冷不热,不如就踏青去吧。

约三两个好友,一同出游,抑或只是简简单单地散步、聊天。行走于田间小道,任泥土和鞋子亲昵,脚掌也被大地搔得痒痒的,裤管也被风吹得格格地笑。抬眼远望,是绿与蓝的天堂,无不让人倾倒。

累了便在青草处席地而坐,或者干脆支锅烹茶,或者架壶煮酒,或者解了那纽扣,让凉意入肤尽情地享受。宋朝诗人吴惟信写道: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萤。

如此看来,岂不美哉?

清明节踏青还有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

相传当年崔护在清明节这天郊游至西安城南的桃溪堡,见花木掩映,绿水环绕处有一户人家,便上前讨水喝。一美貌女子闻声开门,让座递水。女子伫立桃树边,与桃花相映成趣。四目交顾之下,两人随之一见倾心,互生爱慕之情。当时因诗人有事在身,遂依依道别。

次年春天,崔护因思念女子而再去拜访时,却是桃花依旧,独不见伊人。崔护怅然题诗于门扉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外,古人在清明节这一天还会举行踢球,射柳,荡秋千等多种多样的活动。

其中荡秋千一般多在树的枝丫之间栓上彩带做成,而所荡者多是年龄曼妙的二八佳人。所以,韦庄在《麟州寒食》三首中写道:

满街杨柳绿丝烟,

画出清明二月天。

好似隔帘花树动,

女郎撩乱送秋千。

清明时节,桃红柳绿。因为“柳”与“留”同音,于是恋人们便相约在这一天折柳枝插在地上,为留人之意,意为永不分离。

据说,西安灞桥的柳非常有名,就是因为人们清明节人们常在这里插柳而无意插柳柳成荫的。再后来,插柳就演绎成了清明节的植树活动了。

总之,清明节就是这样一个日子:有伤感的雨,也有欢快的风,还有笔墨描述不尽的各种风情。

而我眼里清明,更像一首春风捎来远方的诗,适合吟咏,也适合放牧心灵。

子若轻尘:清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介休市   清明   介子   纸鸢   主公   西安   柳树   梨花   杨柳   清明节   美文   时节   诗人   风筝   桃花   女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