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丐教授"何家庆:一生都在流浪,耗尽家财,死后捐献眼角膜


文/语尘

大学教授何家庆神秘失踪305天,305天的时间里,他宿过山洞,山神庙,睡过猪圈,吃过猪食和霉变长了虫的饼子;路遇山洪,死里逃生;被毒蛇咬肿的大腿20多天无法抬起,命悬一线;被硕大的飞鼠撕咬身体;被抓去做黑工砸矿石直到双手血肉模糊;路遇抢劫,身无分文,不得不一路乞讨……

一:305天死里逃生,只为老百姓不再挨饿

1999年8月18日,一篇长篇通讯《大学教授"失踪"305天》在《安徽晚报》发表,何家庆的光荣事迹终被展示在国人面前。这是固执的何教授这么多年来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后来又被多家媒体报道,人民日报也对他进行采访和报道。温家宝总理还亲切接见了他。

何家庆到底做了什么,受到如此高的待遇?

305天,何家庆去了哪里?他去了我国的大西南山区去扶贫。

1998年3月6日,何家庆带着辛苦16年攒下的27720元,背着打满补丁的帆布包,拿着一张中国地图和一张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名单出发了。此次行程31600公里,步行10000多公里,经8省,108个县,207个乡镇,426个村,一路走来,开展了260多场讲座,为27个民族,培训了20000多农民和57家魔芋加工企业。

然而这些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

305天里,他宿过山洞,山神庙,睡过猪圈,吃过猪食和霉变长了虫的饼子;路遇山洪,死里逃生;被毒蛇咬肿的大腿20多天无法抬起,命悬一线;被硕大的飞鼠撕咬身体;被抓去做黑工砸矿石直到双手血肉模糊;路遇抢劫,身无分文,不得不一路乞讨……

除了大自然和人为的凶险,让他更痛心的是,在他寻求当地有关部门支持时,不是吃闭门羹,就是没说两句话就被轰出来,甚至有人用脚踢他。

这305天,在何家庆的引导下,中国魔芋种植面积增加了20多万亩。他收集了17种魔芋品种,证明了魔芋的故乡在中国,而他,却因此卧病在床一个多月,暴瘦30斤,本来只有100多斤的他更瘦了。

扶贫路,他花尽了所有的积蓄。1999年,国家奖给他10万元钱,他却全部资助了贫困山区的女童。

在扶贫和科研上如此大方的何家庆,对自己和家庭,却吝啬得要命。

平日里他总是穿一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鼻梁上架一副眼镜,折断的镜架,已用一小块竹片粘了起来。去食堂吃饭,吃的东西从来不会超过3元钱。

25平米的房子是他和妻子、女儿的蜗居之地。房间里大部分空间却被16000多种植物标本占去了。

在出走大西南扶贫时,深知旅途风险的他,给女儿留了诀别信,在信中,他写下这样一些话:"位卑未敢忘忧国,人类最易区别于其他生物的行为特征就在于相互帮助,我是教师,必须这样做。……因为我是个教师,我当为人民服务。孩提时代,我发誓:谁给我一捧土,我还他一座山。"

二 独自深入大别山,做焦裕禄式好县长

1976年,27岁的何家庆,在上山下乡运动结束后,被推荐到安徽大学从事中药材研究工作,成绩优秀的他被留校,成为植物学实验室实验员,并且以编外教员的身份,做与植物学分类相关的教学,工资每月18块6角5分钱。

此时,他萌生了萌生了考察大别山、科技扶贫的念头。

出生于贫苦家庭的何家庆,一家人靠父亲拉板车艰难度日。因为家境贫寒,从小学到大学,国家给他减免了学费,让他有书读,也得到过亲朋邻居的接济,这些他都牢牢记着。因为挨过饿,他深知贫困农民的苦,因为受过点滴帮助,所以要涌泉相报。

1984年3月20日,他怀揣着辛苦攒下的3000多元钱,还有父亲为支持他的理想送来的4000元钱,一个人踏上了考察大别山的旅程。这一次历时225天,步行12648公里,经过3个省,19个县,爬过千米以上的山峰357座。

在当地人都很少进入的大别山深处,危险可想而知。

长时间在深山里宿住行走,深山里的湿寒之气,侵入他的身体,让他的关节时常肿痛;夜晚有时遇上狼群对他虎视眈眈,让人胆战心惊;山蚂蝗钻进他的腿里,让他的腿发炎溃烂,鲜血淋漓;有一次,脚下一滑,差点掉下悬崖,还好他命大,一位路过的猎人救了他……无处不在的凶险威胁着他的生命,但是他却走得义无反顾。没有东西吃,他就吃山上的野果充饥;没有住的地方,他就住在山洞里。225天后,当他再次返回校园时,他的衣衫早已破烂得不成样子,满身伤痕累累,他也把宝贝带回了家:3117种植物标本,将近10000份,他的考察报告为中央实施星火计划提供了可靠依据。

在大别山考察时,晚上住在农民牛棚里的他被一位叫陈长发的老人发现请回了家。在与陈长发聊天的过程中,何家庆了解到陈长发正在为自己桂花苗的成活率低上愁,为家里那几头牛的冬饲料上愁。在指导老人的过程中,何家庆发现:喜阳喜温的桂花苗被老人种在了背阳的地方,而满山都是牛可以吃的豆科植物,老人却不认识。知识的匮乏,让老百姓守着满山的宝,却不知道。他深深感觉到了为农民传播科技知识的重要性。

考察结束,他撰写200万字的图书《中国外来植物》,并花7万元自费出版,还自费4万元申请了8个专利。为写这本书,他历时10年拍了3000多种外来植物的照片。

1990年6月,在绩溪县挂职县长期间,他几乎没在办公室里呆过。他的身影不是在深山树林里,就是在农民的田间地头,他一边进行科研,一边为农民传播科技知识,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种植和防治病虫害。半年时间,他步行800公里,走过23个乡镇,采集植物标本1536件。

早在1986年,在他探寻中西部贫困山区脱贫的途径时,他发现土地贫瘠的日本从中国大量引进魔芋产品,于是开始专心研究魔芋,并翻译了《日本国魔芋的开发利用》,撰写了《魔芋载培及加工技术》和《魔芋栽培新技术》。

他在研究中发现"魔芋适合于山区阴凉潮湿的土壤生长,栽种技术含量低,山区农民学得快、用得上;并且产量高,一亩地产量高的可以收获八九千公斤,收入够供一个大学生上学,有利于穷困地区人民尽快脱贫。"

他自掏腰包,从湖北引进1000元的魔芋种子,带领着溪县农民试种500亩,结果魔芋大丰收,最低产量2000公斤,最高竟达7000公斤,赢利400多万元。

他时刻挂记着老百姓的疾苦,却总是忘了关心自己的身体。

在绩溪指挥抢险救灾时,一个月的时间几乎都在水中泡着,因此染上了血吸虫病,这成了折磨他一生的病痛。在这场灾难中,他捐出了自己1000元差旅费并留言说: "对于贫困山区人民生活,我有一份责任,虽没有力挽巨浪之臂,却有一颗火热的心。"

挂职期满,离开绩溪时,乡亲们为送来一面写有"焦裕禄式好县长"的锦旗。

三 流浪4万多公里,瓜蒌扶贫,直到生命尽头


为了帮助山区穷苦农民脱贫致富,何家庆一个人孤身奋战在这条路上,耗尽家财,身体也因种种凶险饱受折磨。可对此他毫无怨言。记者吴国辉在采访他时深有感触地说,艰险和磨难没有让他流泪,人们的冷漠、挖苦、偏见和阻挠却让他失声痛哭。

何家庆默默地做着自己,从没有想过标榜自己。

在安徽《新民晚报》对他进行详实的报道后,国家把魔芋产业研究列入"星火计划",拨款30万元用于魔芋研究的启动资金,何家庆也获得了扶贫状元的称号。

他走起路来脚下生风,他的学生回忆说:"记忆中的何老师,学生们永远追不上。"何家庆舍不得浪费人生的一分一秒,他说:"山区的种植户都在等着我,我得把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利用起来,给脚下加一把火,尽快赶到他们身边辅导。"

2010年,他又开始了"栝楼扶贫"计划,出版了《中国栝楼》,获得有关栝楼的6项国家发明专利。

2016年,已被聘为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主任的何家庆,丢下学校提供的好条件和资金支持,又提交了请假条,开始了自费"栝楼扶贫"之路。

此时,他已67岁。

这一次他行程48900多公里,经过17个省,166个县市,对149个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行了调研,步行5860多公里。在连续工作的300多天的时间里,由于身体不堪重负,又病倒了,这一病就是22天。

2019年7月,70岁的何家庆晕倒在地,此时他正在田间地头自费指导农民瓜蒌的种植技术。

经确诊,他已是癌症晚期。

弥留之际,他还在写调研报告,他要把调研所得传递给山区的种植户和企业,让山区的人们过上好日子。

2019年10月19日,何家庆,这个自称是农民的教授的老人去世了。生命的最后,他捐献了自己的眼角膜。

我走了,我还活着

朽而沃若,似一粒种子破胸,比一滴水珠畅想

泥土里聚集力量,空气中尚存清氧

谁怂恿我努力而为,谁把控我生命续延

我走了

无须作祭奠,无须泪挂腮两旁,无须那一纸挂墙告悼文

请忘掉我吧,泥巴或白雪,一切都回归土地,我从这土地生长

这是何家庆留在世间最后的文字。

《中国外来植物》,《魔芋载培及加工技术》、《魔芋栽培新技术》、《翻译了日本国魔芋的开发利用》、《绩溪县野生植物资源开发》、《魔芋栽培技术》、《何家庆西行日记》等都是他留给这个世界的珍贵资料。

#富书读书会##我要上头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绩溪县   日本国   绩溪   大别山   眼角膜   魔芋   家财   死里逃生   凶险   美文   中国   乞丐   山区   教授   植物   身体   农民   生命   时间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