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困境

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困境

近日,中国社科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网发布《2020年哲学研究发展报告》。报告对当下中国哲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在2020年取得的进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当下中国哲学研究状况进行了反思和展望。

报告认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哲学如何提炼时代精神、回答时代问题,更加自觉自为地引领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成为我国哲学界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鉴于时代提出的要求,我国当代哲学研究在四个方面呈现“总体性困境”。

第一个方面是缺少哲学应有的宏阔格局、视野和境界,缺少宏大思维、宏大叙事、宏大主题。这不是哲学的荣光和应有气度。哲学的专门化、技术化、学院化日盛。不仅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与人文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松散和淡化。更有甚者,哲学各个二级学科内部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笔者认为,哲学的专门化、技术化、学院化应该是大多数关心当代哲学发展的人的共同感受,学界官方对自身能有这样的认识反映了官方的诚恳态度。但只是有认识还不够,还应当改变它,大家一起努力制止这种现象的日盛。希望有专业背景的学人能普遍抛弃狭隘的气度,不要轻易将那些非学界的思想鄙视为“民科”,以“专业化、技术化”的眼光对那些新思想进行冷嘲热讽。即使有些思想缺乏牢靠的依据,甚或是天马行空,我们难道不需要发散思维的自由思想空气?我们的思维难道不需要从那些看似荒诞的思想中获得启发吗?

对于哲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工程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的情况,大概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尖端,哲学研究者跨学科研究的难度越来越大有关。据报道,2020年9月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成立,这或许可以在未来缓解这一困境。

至于人文科学之间,及哲学各二级学科内部交流越来越少的情况,前北大哲学系主任赵敦华教授也曾发文说“我国哲学界马、中、西三足鼎立、以邻为壑”。这大概与当代我国总体上缺乏真正的哲学探索氛围有关,而之所以形成这样的氛围,与学校的官僚化、企业化、商业化不无关系。

中国当代哲学发展的困境

第二个方面是缺少对基本理论问题的持续思考和关注。报告认为,漠视基本理论问题的结果,要么是用西方提出的基本理论或关键范畴概念进行替换,要么是在刻意的模糊处理中消解掉这个学科存在的根基。

笔者认为,缺少对基本理论问题的持续思考和关注,意味着中国哲学研究者缺乏真正的哲学兴趣。生命情感是哲学探索的源动力,社会环境是哲学发展的土壤,当代中国社会秩序安定,生存与社会矛盾不那么突出,人民的生活日益富足,在这种环境下人们大都安居乐业,于是既缺乏哲学探索的动力又缺乏哲学探索的土壤,总体上很难保有很高的哲学兴趣。

另外,哲学研究者越来越职业化,哲学越来越成为研究者的谋生手段,很多人只关心发论文,提升所谓工作成果,缺乏真正哲学探索的主动性。

第三个方面的困境是缺少有思想的学术研究。近年来学界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不少,但有原创性思想的标志性成果不多,提出自己的标识性概念和具有引领性议题的经典之作更少。

基于前两点,出现这种现象就不意外了。哲学是需要依靠生命情感的全心投入来从事的认知活动,而当代中国从事哲学研究的人越来越多地把哲学当做职业,在安定祥和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缺乏对哲学的本源兴趣,自然也就难以出原创性的成果了。

第四个方面是缺少对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中国经验的哲学概括。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理论和实践的不懈探索,中国以自身的发展向世界贡献了中国经验、中国智慧。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我国学界一般性地解读宣传文章不少,但学理性地深入挖掘不多。

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哲学眼前应当做的事,也是中国哲学界在世界上从事哲学研究的优势,这当中可能有世界性哲学原创性成果产生的机会,正如赵敦华教授所说,“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为提高中国文化和哲学的国际地位创造了条件”。如果说前面三方面做得不够好是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原因制约,这一方面则完全没有这种制约,相反社会背景反倒成了优势。如果始终在这方面没有成果,也许可以说明学界没有看懂中国正在发生的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困境   哲学   技术科学   研究者   学界   美文   中国   宏大   中国当代   笔者   学科   当代   思维   成果   思想   我国   报告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