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木勺 | 作者:吴诚

一把木勺 | 作者:吴诚


1947年8月,王屋山下沿黄各个村庄人欢马叫,日夜奔忙,家无闲人。

原来,这是奉太岳军区之密令,西山地下党员张明松、陈尚文、翟公达、吴正干等人正在组织各村村民为即将到来的陈谢渡河大军做支前工作。

8月23日,陈谢大军翻越王屋山,连夜来到了黄河北岸。

按照安排,其中的一个支队进驻原头村。顿时,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解放军。

当夜,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部队行军十分困难,很多战士都已精疲力尽。为抢夺战机,上级要求部队抓紧吃饭休息,随时待命渡河。人多,碗多,只有一把小铜勺盛饭可不行啊!香喷喷的小米饭做熟了,住在陈大娘家的战士们却急得团团转。

“家里还有一把木勺,半截把,还缺个豁,你们将就用吧。”看到勺少,陈大娘慌忙张罗着。

战士小郭一见木勺十分高兴,赶紧去盛米饭。木勺盛米饭原本就很不利索,往往是打一勺粘半勺,加上他借力用木勺向锅边猛碰了一下,结果木勺变成了两半。

“坏了,坏了,还没盛饭就用坏了木勺,这可咋办?”

“损坏东西不怕赔偿,可是在这山庄窝铺里又下着雨,到哪去买?”小郭拿出五角钞票匆忙找到了陈大娘。

“大娘……”

“小同志,多年前我就听老焦(太岳军区地下党员焦毅)说咱八路军好,大娘我可没亲眼见过。年年盼,日日盼,头发都盼白了。如今,你们终于来了。一把破勺算啥,你看那皂角树下的一堆堆柴火,家里还存几斗小米,乡亲们也做了几大筐军鞋,都是为了等你们渡河。”陈大娘边说边揉着眼窝:“孩子他爹和老焦都还在南边等着你们哩。别说你用坏了一把烂勺,就是打破了锅,也不能让你们赔。”

战士们十分感动,但小郭的心里仍闷闷不乐。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部队的规定,我们必须执行!”

“陈司令今晚就住在村里。他要是知道这事,一定会批评我……”

陈大娘一听这话发了火。

“陈司令不依,我找他。你们再说赔勺,我就撵你们走。要是不说赔,我就给你们讲讲这把木勺的来历。”

战士们竖起了耳朵。小郭也收回了那五角钱。

“哎,这把木勺是他爹自己镟的。它跟着我们逃荒要饭,先后走过十几个村子,也有七八年光景了。前年秋天9月,日本鬼子刚走,村里就来了一伙“疯狗”。他们逼着我烧水做饭,可家里没有米面啊,我嘴上答应心里烦恼,就磨蹭了点时间。结果,那群不讲理的疯狗摔了碗,砸了锅,拳打脚踢,抓住木勺又往我头上打。那次,我的头被打烂。那把木勺也缺了豁……”

陈大娘越讲越有气,牙都咬得咯咯响。在场的战士们听了心头冒火,个个握紧双拳,纷纷表态,坚决奋勇杀敌,消灭蒋匪军。

当夜上级传来命令,部队悄悄出发,强渡黄河……

天亮了,战士们早已离开了原头村。陈大娘却在门槛里发现了一把铜勺。铜勺里还用石头压着一张纸条:大娘,对不起,木勺我们拿走做个留念。等我们解放了洛阳城,回来一定给你买把新勺。

看到战士们留下的纸条,陈大娘热泪盈眶。她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兵。战士们没勺咋打饭菜呢?想到这些,她顺手拾个拐杖,拿起铜勺赶紧去追战士小郭。走到原头村老鹳脖的山顶时,听到爆炸声接连不断,军号震天,解放军早已打过了黄河。再回头又看看高耸入云的王屋山下,千军万马,头尾不断。个个战士不是小郭,可都像小郭。见此情景,陈大娘心里暗自高兴,她喃喃自语:他们说这次去大别山,我看准能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本文据陈尚文之子陈暑庭回忆口述,参阅《下冶镇志》收集整理)

一把木勺 | 作者:吴诚

作者简介 : 吴诚,文学爱好者,河南济源下冶镇人,编写出版过《玉阳赞歌》文集。


监制:孔繁茹 李四海

审核:刘帆

责编:王广厚 姜燕

编辑:陈丽 李永

本文内容系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大河文学"(ID:daheliterature);首席法律顾问:河南凌峰律师事务所崔素芳律师;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大别山   人欢马叫   黄河   当夜   疯狗   大娘   河南   军区   司令   米饭   美文   村里   部队   战士   小郭   家里   作者   吴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