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农村,植根于城市

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但是人不是草木,他就像江河里的水一样流动不息。农村的老家,已经成为我人生记忆中的一部分,我为什么不愿意留在农村,那片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深情黄土地,它从未嫌弃过自己的穷困失意,更无任何怨言。因为它给不了自己生活的希望,经济基础的薄弱无法为自己的幸福梦想保驾护航。

告别农村,植根于城市

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活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古时候有孟母三迁的典故,有时既然改变不了周围的生活环境,就不妨换一个新的环境过日子,人生不怕从头再来,就怕一根筋似的执迷不悟,顽固而不知变通,结果人生的道路和选择越来越窄,毫无起色,岂不悲哉!

在我的印象中,最早提出环境重要的是秦朝的李斯,对于熟悉历史的人们,他的老鼠哲学应不陌生。作为人,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当三思而后行,不可不慎,免的后悔。一个好的人生环境,不是凭空而降的,应该靠自己的细心寻找和努力争取。李斯的结局虽然成了后世的反面教材,但是他的积极进取,实现用武之地,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逆袭成为位极人臣的丞相,历史并没有一概否定,仍然有可取之处,选择是正确的,但是在修身水平上还是有所欠缺。

告别农村,植根于城市

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地方,那里的人们不见得有多么的高尚,因为大家都一样,活动范围的狭小,没有其它的选择和机会,只能安分守己地生活。物质文明的进步让人们的心境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在太平盛世,如果一个人过得穷苦不堪,则是可耻的,当然也不乏例外,在此姑且不能一概而论。

好男儿志在四方,又有谁愿意终其一生老于乡下呢,井底之蛙虽不致饿死,但这样的肤浅人生毫无意义,更谈不上奉献自我价值了。

告别农村,植根于城市,是我的夙愿,富不过三代,我相信穷也不会过三代,穷又不会扎根,只要肯攀登,总有登上巅峰的那一刻。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人生就是一个贵在奋斗的过程,先忙后闲,先苦后甜,莫学贾宝玉,把人生都活颠倒了,其人生的悲剧实属必然。只要肯付出,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告别农村,植根于城市

作为农村人,我曾经切身体会到人际关系的时而紧张,农民缺的不再是粮食和温饱,而是精神层面文化上的贫瘠。在老家有时候很难看到温良恭俭让的影子,我想融入到城市的生活中,因为城市没有宅基地和田地的地界之争,城市反而拥有更丰厚的社会公共资源,这也是农村所不具备的优越性。我并非嫌贫爱富,而是内心深处对农村毫无留恋之意,我应该去选择在城市中定居生活,这样才不枉此生。

告别农村,植根于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位极人臣   温良恭俭让   农村   青山   嫌贫爱富   桑梓   穷乡僻壤   城市   黄土地   反面教材   宅基地   安分守己   美文   老家   环境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