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创作的你,请慎以创作为生

近日,某网络文学平台高层换血,很快就对网文作者推出一份霸王合同,据说是对作者极尽敲骨吸髓之能事。

合同甫出,网上一片哀嚎声。

我不看网文,但这件事让我感到彻骨悲凉。在这片土壤里,这样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每一个热爱创作的人,都会非常深切地感受到这个世道对他们刻骨的仇恨和极度的残忍。

还记得门户网站吗?他们多数并不生产内容,但会用低廉的价格(甚至免费)拿到多家媒体的新闻稿件,拟一些吸睛的标题放在网站上,吸引了巨大的流量,逐渐形成头部效应。

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几个主流门户网站凭借流量优势,赚取了丰厚的广告费。这种模式,本质上是新兴内容展示平台趴在创作人身上吸血。

悲哀的是,创作人为了让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看到,很多时候不得不主动被这些平台吸血。渐渐地,受害者不仅麻木,还会为作品在新平台造成的良好传播效果而高兴。

这不能怪他们,因为身为百晓生的他们都无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艰难的写作路上,几乎就只剩下影响力这一追求了。

新兴平台无情践踏了老实的创作人之后,还向他们所在的行业送上一个恶谥:传统媒体。

“传统”两个字,意味着你已经老旧,暗示你要默认盘剥、接受欺凌。

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文字作者身上,在音乐、绘画等领域,都面临同样困境。老实的劳动者生活艰难,那些弄潮儿吸吮老实人的血,日子红红火火。

电影《无间道》里,黄秋生说,“杀人放火金腰带,修桥补路无尸骸。”是非常生动的写实,并非激愤之言。

我曾跟一些喜欢创作的青年朋友说,走出大学校门后,可以先进入一个成熟的行业或者一条有朝气的赛道里,尽快熟悉社会规则、锻炼工作技能,尽量不要以创作为生。

这是因为,尽管创作可能会为你的命运带来巨大改变,但那个概率实在太低了,在很多时候,你会被挤压得极其痛苦,同时又因为社会多年对你的成功洗脑,你总会觉得自己过得不好的原因是跟不上潮流。

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新旧潮流之争,有的只是展现方式、传输渠道、语言形态的变迁。

天不变,道亦不变。千百年来,人性不改贪嗔痴,一如既往地好逸恶劳,依然仓廪实而思伪善。在这些基本面不变的前提下,以前能立得住的理,不会轻易过时。

比如,金庸作品能够红极一时,是因为写出丰富人性,同时满足了人们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想象。今日的中文作品如果能做到这两点,一样可以流行。

另外,如果你进入那些代表时代趋势的大公司工作,会发现里面不少人其实素质平平,与你此前的想象有很大出入,他们能够在世俗上成功,是因为跟对了时代大势。

能够跟上时代大势,从个人命运来说,也许是一件好事。但不能跟上也不要紧,生存之道有很多,不一定非要去赶什么势。

跟上风气潮流,前人把这种行为叫做预流。

预流,其实是一件非常虚耗生命的事情。你要知道,如果你是一个时髦的人,你不存在是否跟得上时流的问题。正因为你本身与时流并不贴合得紧密,才会有预流这种说法。

你预流了,说明你在干着自己不太感冒的事情。在预流的过程中,你会很别扭,甚至感到很痛苦。

其实,大可不必害怕被时代列车抛下。因为究竟是什么人在主持列车前进的方向,谁也说不清楚,包括那些自认代表着新趋势的人。

多去广袤的生活中走动就能发现,世界上有很多人并不那么关注时流,他们一样活得很好。同样,大地上有很多“落伍”的创作者,写出了很好的作品。

对于创作人来说,在世间的第一要务是活下去。如果生活已经令你伤痕累累,你是没有余力做好创作的。

创作需要妙思,妙思需要一颗雍容的心。很多创作人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脸上常年挂着仓皇之色,在这种状态里,其实是很难做出好作品的。

青年创作人宜先安置好生活,待生活状态稳定下来,自己及家人的抗风险能力足够强,再考虑全职创作的问题不迟。

总而言之,不要去对抗创作不被尊重的大势,哪怕你的家境十分宽裕也尽量不要这样做。此时此间,不值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敲骨吸髓   修桥补路   创作人   大势   美文   老实   列车   流量   艰难   人性   潮流   事情   作者   作品   时代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