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河山」大美吉林08:浑江的N条江

「走遍河山」大美吉林08:浑江的N条江

  假如有意无间忽略浑江的存在,对前往吉林旅游或想了解这个东北省份的外地人而言,也许不能称之为走马观花,但至少漏掉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自然景观及其衍生的历史人文现象。

  浑江,汉代称盐滩水,又名沸水,清时称浑江,亦名混江,全长445公里,流域面积15044平方公里,流经吉林、辽宁两省,为中朝界江鸭绿江中国一侧最大支流。对吉林而言,浑江的意义绝不止于一条内河那么简单。因其主要流经吉林,流域内降水充足,水力资源丰富,兼具发电、防洪、灌溉等多重功能,称浑江为吉林人的母亲河,似乎也不为过。

  事实上,吉林省的不少地名,都深深打上了与浑江直接相关的烙印。比如,当下的吉林省“白山市”原来就叫“浑江市”;其下辖的“八道江区”,曾被称为“浑江区”;并且“八道江”这个地名,本来就因浑江得名。请注意,在浑江流域,除了“八道江”,顺江而上,还有“七道江“、“六道江”,一直到“头道江”,中间不曾有任何中断。

  关于为何以数字命名与浑江有关的地名,主要是指浑江那些大大小小、支支岔岔的支流,从“头道江”开始叫,一直叫到“八道江”。再往上,即支流的支流,就叫沟了,一直叫到“二十一道沟”。

  在东北三省,这种用数字作为地名重要元素的做法并不鲜见。比如,在黑龙江省会哈尔滨市,不仅有一匡街、二酉街、三益街、四明街,而且有五瑞街、六合街、七政街、八元街,还有三棵树大街、三大动力路、六顺街、九江街、十字街等;又比如,在辽宁省会沈阳市,设有“一经街”到“八经街”、“一纬路”到“十三纬路”、“北一马路”到“北八马路”,清一色的“数字秀”;还比如,在黑龙江省漠河市西林吉镇,以道路网格形成的方块划区,竟然多达44个区,虽然此“区”非彼“区”,但多少还是有点匪夷所思、让人哭笑不得的味道。

  实际上,不只东北,在河南信阳羊山新区,赫然设有“新一大道”至“新七大道”,还有“新一街”至“新三十六街”!我的乖乖,真是一目了然、朗朗上口、简单粗暴啊!

  正是因为浑江的“N条江”、沈阳的“N纬路”、“N经街”,有专家据此坚称东北地区没历史没底蕴没文化,整个一大老粗,就像东北人的火爆性格,直来直去、一看就能看个穿肠过……

  很显然,这是一种文化偏见,透露着内陆文化尤其是黄河、长江两大文明的自大与傲慢。无论是从中华文明的完整性与关联性考量,还是兼顾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融性,我们都不应当把广袤和寒冷的东北视为“文化荒原”或“文化冻土”,而应高度重视这一区域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给予其应有的关注与尊重。

  就拿被取笑为“没文化”的浑江流域来说,其历史积淀之厚重、人文底蕴之深厚,远远超出人们思维定势圈定的范畴。实际上,浑河流经的区域,不仅是以石构墓、夹砂褐陶、青铜短剑为主要内涵的貊族考古学遗存的中心区域之一,还是高句丽王朝先世和“五部”文化的核心地区。当年,高句丽政权立国定都于浑江流域的桓仁五女山城,创造了以五女山城和下古城子为主要标志的浑江流域早期都市文明。

  顺便科普一下何为貊族。据公开的资料显示,貊族是中国东北南部地区和汉四郡故地的古老地区部族,又称貉、貉貊或濊貊(huìmò),古文献称之为“亳人”或“发人”。濊貊是由濊人和貊人汇合而成,虽然曾经吸收了一部分游牧民族的成员,但主体还是不能算做游牧民族。濊貊族在夏商之际广泛分布于南起朝鲜半岛北至松花江流域中游的广大地区,濊貊主体在东北,周灭商后小部分逐渐迁至其他东部地区,一小部分濊貊人迁至朝鲜半岛,后来被汉四郡故地女真人所同化,成为了女真民族的组成部分。

  2021年8月26日晚草于天津河东,8月29日晨修改完善

「走遍河山」大美吉林08:浑江的N条江

「走遍河山」大美吉林08:浑江的N条江

「走遍河山」大美吉林08:浑江的N条江

「走遍河山」大美吉林08:浑江的N条江

「走遍河山」大美吉林08:浑江的N条江

「走遍河山」大美吉林08:浑江的N条江

「走遍河山」大美吉林08:浑江的N条江

「走遍河山」大美吉林08:浑江的N条江

「走遍河山」大美吉林08:浑江的N条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浑江   吉林   白山市   漠河   女真   朝鲜半岛   吉林省   游牧民族   河山   支流   故地   辽宁   地名   流域   美文   区域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