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师减负降压,才能让老师安心从教!

在1月18日召开的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强调,今年要下大力气为教师减负。

陈宝生说:“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减负,今天我要强调,教师也需要减负。”

陈宝生表示,现在教师负担很重,各种填表、考评、比赛、评估,各种与教育教学科研无关的社会性事务,压得老师们喘不过气来。今年要把为教师减负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教育部将专门出台中小学教师减负政策。要全面清理和规范进学校的各类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实行目录清单制度,未列入清单或未经批准的不准开展,要把教师从“表叔”“表哥”中解脱出来,更不能随意给学校和教师搞摊派。要把时间和精力还给教师,让他们静下心来研究教学、备课充电、提高专业化水平。

为老师减负降压,才能让老师安心从教!

其实,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教育部部长就要求减少干扰学校办学的“表哥”“表叔”,他呼吁,要把时间还给老师,学校要拒绝各种“表叔”“表哥”,要让老师有足够的精力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负担过重的主要原因

1.唯“分数”的业绩评价

向来,教师的业绩评价主要是看学生的成绩,而对于成绩的评价方式,一是学校的考试排名,二是家长及社会的评价。

一名教师是否能够得到领导的重视、同行的认可、家长及社会的尊重,一个关键要素就是其任教学科的考试成绩。

每逢考试,教师对分数的敏感远远大于学生。班级的平均分、优秀率等决定着教师的声誉、地位和待遇,影响着家长及社会对教师的评价。

“唯分数”的评价模式让教师在追求高分数的路上越走越辛苦。

2.“表哥”“表叔”的打扰

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如果每做一件事都要把所作所为形成文字材料上交,其工作量也随之呈几何级数增加。在完成并上交各种材料的过程中,教师的时间被材料和表格弄得支离破碎。

现在,电子化办公虽然越发普及,不用手写很多材料,但教师需要上交的材料却越来越多。

如果是班主任、教研组长等管理人员,还要面对相应管理工作上的材料书写及上交。一些中小学校长戏言自己是“许三多”——检查多、评比多、文件多,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

3.各种临时安排的工作

在学校工作之外,部分教师还要配合学校完成地方政府分配给学校的任务,如:扶贫、维护学校所在街道的交通秩序、参加地方政府的各种活动及会议等。

有老师吐槽,乡镇政府、村委会发一份“紧急通知”,老师就得手忙脚乱地丟下教学工作、丢下学生,急急忙忙往乡下跑去“扶贫”,否则就要问责、后果自负!

安徽有位教师曾在晚上发帖诉苦:他被分配负责帮扶9户贫困户,每天上了课就往乡下跑,不仅要按照要求翻来覆去地做各种资料,还要帮助贫困户家里打扫卫生、干农活,陪他们找有关部门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每天忙得没鼻子没眼的,根本没空备课、改作业、辅导学生。现在的老师俨然已经是万能师、万金油了!

四川有位教师曾说:他们县城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给他们每一位教师都安排了任务,一是每天上街打扫卫生,二是每天上街维持交通秩序,三是入户帮助准备应知应会知识测试。他说,那几个月,他们根本没时间搞教学,只好给学生放羊。

湖南有位教师感慨道:为了协助县城搞好治安工作,他们被要求每天晚上分组上街巡逻。他说,他们白天在学校上课,晚上在学校守晚自习,可是晚自习下班后还得上街巡逻,回到家里以后还得备课、改作业,每天忙得筋疲力尽。

教师负担过重的负面影响

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

为老师减负降压,才能让老师安心从教!

教师负担过重导致其身心长期处在疲惫状态,整日机械性地奔波在家与学校之间,机械性地备课、上课、考试,专业成长乏力。

很多教师在工作十几年后,在本应由成熟走向优秀的事业黄金期却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教师压力太大、负担过重,无暇顾及自我发展。

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

为老师减负降压,才能让老师安心从教!

如今,孩子的教育,家长讲究一个精细,从重点小学到重点中学,又有各种特长班招生,家长逼着学校,学校逼着老师,层层加码。

老师被逼无奈,只有逼着学生,于是乎学生只有去补课,教师只有给学生大量作业,训练考试技巧,死记硬背……要不然学生绝对竞争不过其他补课的学生,老师成绩也无法竞争得过天天搞铁海战术的老师,如此恶性循环,受伤的是最初有着无限创造力的千千万万的孩子,教师无力育人,整日忙于培养考试机器。

教师与学生是一个统一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教师负担有多重学生就有多重。当教师负担过重无暇顾及自己的专业发展时,不仅专业知识、教学理论处于只取不存的透支状态,其教育视野、教育格局都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一个教育视野狭窄的教师,只能教书,育人的能力有限,很难培养出有格局的学生,更加无法满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

影响优秀人才选择教师职业

为老师减负降压,才能让老师安心从教!

在1月13日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师范生培养是不少政协委员都热切关注的话题。

省政协委员、马尔康市第四小学校长三郎斯基首先在发言中表示,自《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硬件条件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人才问题,优秀师范专业毕业生“招不进”“留不住”“用不好”,教育高技能人才十分稀缺。

随着国家对教育投入的不断加大,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待遇都得到了较大改善,这已经不是制约优秀人才选择教师职业的瓶颈问题。现在,教师职业吸引力不高的关键要素之一是教师工作压力大,缺少自我提升的时间和空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学专任教师工作量状况及标准研究”课题组对福建、河北、吉林等省1154名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教师每周工作时间都在54.5小时以上,实际工作时间超过法定工作时间25%。

数据统计主要来自三部分,一是教师每天在校平均工作时间为9个小时,二是工作日每天晚上工作时间为1.5小时,三是每个周末用于工作的时间为2个小时,计算每周工作时间为45+7.5+2=54.5小时。这一数字远超国外中小学教师平均周工作时间和国内其他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周工作时间。

教师压力过大,负担过重,这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拒绝当老师的重要原因了。

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

01给时间

教师招聘时,很多高学历毕业生会选择报考小学教师,其原因是小学老师不上晚自习,节假日休息有保障。

大多数中学老师一年休息不了几天,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是他们工作的常态。教师长期没有自己的时间,透支的不仅是他们的体力与精力,还透支着教师的激情、业务能力和生活质量。

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从法律与制度的层面保障教师法定休息时间不被侵犯,让他们有属于自己的时间。

学校应从人文关怀角度,每月在正常假日之外,适当给老师多一些的自由调配时间,让老师们放松身心、储备精力,更好地投入工作与学习。

02给空间

“空间”,既是物理意义上的,也是精神层面的。

在物理空间层面,不要把教师的工作场所仅仅局限在办公室和教室,应允许教师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去图书馆看看书、去操场打打球。

在精神空间层面,应鼓励教师在做一名合格教师的基础上追求自我发展。鼓励每个教师发现自己的特长,发展自己的特长。教师生活美好,学生自然耳濡目染。

03转观念

不要用一把尺子丈量所有教师,不要用统一的条条框框去限制教师应有的自由,不要让教师整天在填表格、交材料中浪费精力。

分数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样,教学业绩也不能唯分数是从。给予老师更多宽容和权利,让他们在育人的舞台上能真正展现自己的才能。

只有当教师精力充沛,精神需求得到满足后,才能真正把教育作为一生中最珍贵的事业;只有当教师有充分的自主权后,教师才能放开手脚,展现自己的教学技能;只有家长给予教师充分的体谅和信任,教师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当教师的负担减下来,教师才有时间进行自我提升,最终的受益者是每一个学生和我们的整个教育。

为老师减负降压,才能让老师安心从教!

日本教育社会学者永井道雄说:“办好教育的关键,第一在教师,第二还在教师。”只有教师没有了工作和思想的“负担”,才能够真正维护教育的“生态平衡”,才能保证教师工作的“单纯性”,使老师能够全身心地、以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去,才能够提高在职教师的幸福指数,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到教师行业。

为老师减负降压,才能让老师安心从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2

标签:老师   表叔   作业   表哥   美文   分数   安心   精力   家长   评价   小时   教师   时间   材料   学校   学生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