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家有梨兮

曹家有梨

文 建华


小时候只知道梨就是一种水果。

曹家有梨兮

梨,对我而言,从小到大,吃的时候不多。老家在农村,依山傍岭,周围水果不少,种植的,野生的,总有那么几款是儿时的最爱,中年的情怀,老年的回味。过去的日子里,我碰触过的水果,多的是桃,樱桃和李子。梨,有,但很少,且都是那些味道涩口,果肉粗糙的品种。梨,在我童年或者说人生的很长一段时期,都是奢侈品。尽管与梨交集不多,但一说到梨,总会想到一些事,一些人,一些地方。那些事,我很感动;那些人,我应感恩;那些地方,我有感情。


我的姨在仁寿钟祥的一个山村。她家有几棵老梨树,那年月,虽然大家都忙于农业生产,没有多少精力经管这些“经济作物”,但每年,梨树还是要天然开花、结果。农历7月份,这些梨就可以吃了。每年的这时候我就会去姨家,有时也帮姨做一点收割稻谷、玉米的事。但无论怎样,只要去了姨家,她都会去摘梨回来给我们吃,走的时候,还一定会送一口袋。梨树本身没结多少梨,吃的人又多,每次拿到姨家的梨,我都欣喜不已。现在看来,当年姨家的梨口味真不咋地,但在当时,我们以为是吃到了人生最好的水果。

曹家有梨兮

姨给我说,产梨最多,口味最好的地方是曹家。曹家离钟祥不远。吃了姨家的梨,再听姨这么一说,对曹家更是心向往之。但受道路,车辆,金钱的限制,一直没有去成。


大约是在高二暑假。老家有几个伙伴相约搞“投机倒把”,打算购梨回来卖。我毫不犹豫地就推荐了去曹家。因听姨说此地梨多口味好,价格便宜,购回老家来出售,一定能赚钱。那时,家里刚好七拼八凑买了辆二手自行车。我们几个一大早就相约就出发。骑行了约3小时,终于到了曹家。街道卖梨的老百姓还真不少。那是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多梨。无论是是数量,还是品种,都让我们很是惊讶。我们的年龄太轻,也从未做过生意,对梨的了解趋于零。在老百姓热情推荐和自己品尝下,我们几个凭着口感和观感,选择了一种称为“广播梨”的品种。这种梨,果呈草绿色。梨皮厚于蝉翼,薄于纸张;肉质细腻,口味清甜,汁水丰足。

曹家有梨兮

我们把所有的本钱,都买了梨,连归途中的需要预留的一碗面钱都未剩下。大家心想的是,如果路上饿了,就吃梨吧。我们各自装了满满的两筐,挂在自行车的后座。一路上盘算着,这漂亮的梨,这美味的梨,运到老家的市场,一定会惊艳顾客。磨磨蹭蹭小半天时间,我们筋疲力尽地载着梨回到家。当我们满怀欣喜地刨开框里稻草,向乡亲展示我们的梨时,全都傻眼了。那一个个色泽亮丽的绿皮梨子,此时此刻全都黑不溜秋的,没有了半点卖相。原来由于经验不足,在装运时,我们没一层层的做好隔垫,细皮嫩肉的“广播梨”,在高温天气下,经过长途的颠簸,梨与梨相互挤压,摩擦,外表早已是一片片黑斑。同乡亲们一起削了几个梨品尝,口味还是一样的美。


第二天,运到街上去售卖。败絮其外金玉其中的梨,没人问津。我们嘴巴都说烂了,也没有售卖多少。大家只好把梨运回家里,供全家人吃,请乡亲吃。第一次做生意,血本无归。但从那时起,我就深深地记住了仁寿的这片天地下有个地方叫曹家,那里盛产梨。


曹家镇处于仁寿县西南方。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小镇,山山水水没有特别之处。但是,这片土地适合种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勤劳,智慧,把梨种出了名堂。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有利则名。现在说到曹家,永远都是梨的话题。曹家和梨已经仅仅联系在一起了。


神州大地,种梨的地方不少。曹家这个地方的梨久负盛名。据《仁寿县志》记载,明末清初曹家就开始规模种植梨,可谓历史悠久。在历史的长河中,很多人或物由于各种原因,慢慢地就自然消亡了,曹家的梨经过岁月洗礼,沧海桑田,到今天却更为有名。这与曹家老百姓百年的不懈传承和政府的倾心扶持不无关系。


据有关记载,曹家土地上现今存活400余年的老梨树有1700株,100年以上的老梨树竟然达到了7万余株,这悠长的树龄,这亮眼的数量,让曹家这个山乡小镇人文历史更加厚重。这些梨树,粗狂苍劲,朴实简单,在时光里老成,在风雨里沧桑,一枝一丫劲道有型。


在曹家,遇到这些老梨树,让人肃然起敬,让人诚心感叹。这些梨树已经在曹家长成了一种精神,激励着曹家民众不断进取。

曹家有梨兮

更让人惊讶的是在这个偏远的乡村之地,老百姓硬是把梨种出了奇迹。在清朝雍正乾隆年间,曹家独有的品种龙眼梨(东山梨)就成为了朝廷所需之物——贡梨。那年月,能进入皇宫的水果是要经过层层选拔的。曹家的梨子能够成为贡品,那是十分荣光的事情。当然,当年皇帝们才能吃到的梨子,现在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曹家梨的品种丰富,龙眼贡梨、金花梨、丰水梨,六月雪、黄金梨,鸭梨等等,而且各品种都果实形状雅观,晶莹剔透,皮薄、肉嫩、汁水多、营养丰富,已是果中精品。现在人们的口福远远超过昔日宫廷的皇宫贵族。


曹家的梨不仅果实好吃,果树神奇,而且花朵耐看。曹家的梨花节已经是这个山村小镇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粗壮、苍劲、鹤骨般的枝丫,碧绿、清雅的叶片,存托这一朵朵白清如雪、素洁淡雅,靓艳但不绚烂,低调中透着高雅的花朵。每到梨花盛开的季节,漫山遍野都是梨花,一团团,一簇簇,压满枝丫,覆盖山野,雪白一片,犹如冬雪覆盖一般。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小楼亭榭,山风清新,炊烟袅袅,举个画框,对着曹家这片山岭,随便一处,就是一幅精美的画卷。登山入林,无论独自一人,还是伴侣牵手,还是一家、一单位、一群人相约结伴在花丛中漫步,都是神清气爽。人在花海游,美在心中留。

曹家有梨兮

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带领下,勤劳的曹家人民,励精图治,曹家的梨产业已经风光无限了。不断改良的品种,不断增长的产量,已经享誉全国,走向世界了。这与当年我们用自行车运输贩卖,已是天壤之别了。曹家不仅注重梨的果实品质,而且围绕梨正一步步挖掘、丰富梨文化。梨花节的举办,传统梨膏的复现,古梨树的保护、梨文化的发掘与光大,等等。曹家人把种梨、制梨、品梨、赏梨的传统与现代时尚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正行进在康庄大道上。

曹家有梨兮

赏花,读树,品梨,曹家这片山水,曹家这方民众,总是让人赞叹,让人敬佩。


在曹家品梨时,我们再叙谈孔融让梨的传统美德故事,再考究梨园来历,那又是另一番境界了。

曹家有梨兮

三字经记载: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说的就是孔融让梨故事。孔融四岁让梨的故事记载在《孔融家传》(又名《孔融别传》)中。弟于长,宜先知,这句的意思是说对兄长的尊敬,早早地就应该知道。孔融一共七兄弟,他占老六。从小就聪明伶俐,很懂礼仪。。按照中国的传统,家里最小的孩子,吃东西时,往往都是吃最大和最多的。而孔融,在四岁的懵懂年纪,却相反,他挑最小的吃,还说,自己是小弟弟,就应该吃最小的。这就体现了谦让和友爱之情。孔融让梨的故事千百年传颂,成了经典的中国传统美德故事。


作家、诗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的来历。说在唐代作为皇家禁苑中之一的梨园,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由一个普通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了戏曲人士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在梨园里面,皇帝和贺知章、李白等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都为演出编写过节目。据《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曹家有梨兮

梨园与杏林、槐市并称,成为一个行业和团体的别称或标识。无论是正式研讨,还是茶余饭后,这些经典和传奇都为曹家的梨增添了文化话题。


在曹家赏花品梨,心旷神怡,在曹家诵读经典,润泽心灵。

正是:大美仁寿曹家梨,花美果好树神奇。

曹家有梨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仁寿   梨园弟子   先知   梨树   梨子   梨园   乡亲   梨花   美文   老家   口味   老百姓   品种   水果   地方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