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中文】火车没有经过的日子


【天下中文】火车没有经过的日子

20172018煤炭是个坎

2017所有煤矿关闭

2017煤矿未来

这样冷峻克制深处又流露出优雅的无奈的陈述,和撤去所有医疗设备后的病人笑着问医生何时是他的大限类似。实际上它们只是在浏览器里搜索“煤矿”,相关链接里就会自动跳出的关键词,就像你搜索“万达”,第一个相关人物一定会显示王公子而不是他的父亲,这是大数据时代的网友哄抬物价的结果。

燕郊是北京的睡城,煤矿是中国的死城。黑黝的黄金曾在一百年前引燃了世界,在三十年前引燃了中国;它用灯光和饭香证明,它不仅是一块涂了黑颜料的石头,而正当世界和中国将它爱若珍宝时,它的尘秽和污瘴将它打回真身——它是戈尔工头颅上的蛇,它有将人类堕化成石像的野心。而我,既然在孩提无辜时没来得及平视这座矿山的十里繁华,或许在它零落我繁盛的时候洄溯,于寂寥处端详,才不失睥睨的意义。

这是矿里最有情怀的一景:马路被黑水浸染得透亮,和行道树分离的叶稀松散落在路上。如果不是感觉沉淀着碳粉的空气镶嵌在每一个毛孔里,这里甚至可以作散步之用。

难以想象门口堆叠的双抗网可以在海拔为负的矿道里支撑起一个矿工的生命。里面的女人在网格与网格间的空隙里灵巧穿梭——她会想到她健硕的丈夫会在井下接受她双手的庇佑吗?

褪去树皮的原木赤裸着躯壳等待电锯阉割。新从东北运来的桦树还没拖进木厂,一群孩子就争相剥下桦树皮作家里烧炭生炉的引火石,这样迢远的传说时常被家长征引,教育新世纪的逆反青年们艰苦朴素。

矿区铁轨上停着编号“17”的望不到头的黑皮货车。

热电厂的烟囱和蓄水池里的水都冒着白烟。厂房里设备和天花板之间阻隔着一道铁栅栏,向上看去,人像是待在马戏团被关在笼子里的狮子。

送煤间的管家大叔是个跟人很亲问什么都会咧着嘴点头的哑巴,在鼓风机下抽搐的空气振聩地颤抖着,粘稠的煤浆顺着皮带滴落泛起空灵的涟漪。它们都在替他说话。

我看到的不是矿山,是秩序对人和物的统摄。木厂门口贴着的“严禁烟火”;井口“安全来自警惕,事故出于麻痹”的标语;修理厂的行车总在午休时摆渡到原位——秩序铸就精确。只是对精确的呼唤并非发端于嗜惰成癖的人性,而是利益的指使。不论初民、农业、工业抑或后工业时代,秩序庄重的组织无不暴露出工具的本性,缠绵悱恻绝不能在此间立足,莫不是因此致之。一切讥诮和反抗不能消除帕累托的追求,反而会使其愈加牢固。有情而甘作被利用的工具,恐怕永远是人的悖论,也是人穿暖吃饱的代价。

乱坟上建起一座小屋,不知道是不是曾经穿着蓝色制服、戴着大盖帽的男人的住所。火车要来的时候,他总会按响声音尖刺的电铃,摇下铁路两边的横杆,摇晃警棍,吹响蓄满唾液的口哨。火车总要赚足了两旁观众的等待方肯亮相。清幽的鸣笛是他的画外音。通体黑色的西装,人工标志的精巧领结,步子闲适而笃定,戏里迈着方步威严凛然的将相也不过如此,颐指气使的男人在他面前成了乱施淫威的喽啰。他的观众,老牵着少,倒班工人,领导和他洋气的轿车,都屏息欣赏这段入场和谢幕式,没人觉得铃声刺痛鼓膜,没人嗔怪男人在火车走远后许久才摇头晃脑拉开横杆,他们抱着观看悲剧的静穆观看这出黑金换来黄金的喜剧,口腹之欲消解了时间成本。

火车从远处清晰,到远处模糊,在大大小小的集散地被肢解,运往大大小小的城镇,发配到大大小小的工厂,煤炭提纯成元素符号,煤渣也能在砖厂寄托余生。煤的一生,是煤矿的天命。

火车没有经过的日子,只有铁轨和枕木日夜相伴。戴大盖帽的男人很久不来指挥他的车队。每一寸铁轨,和着架拱它的枕木,在风的摩挲下吟我们并不听懂的曲调。它们仍在不甘,仍在盼望和车轮不期而彻底的邂逅。铁路两旁全都架起了栏杆,这让它们感到惊恐,它们害怕会随着矿山的衰老被遗弃,像濒危动物一样被供养。它们的不甘、惊恐和不被理睬的曲调,融化在淡薄的夕阳里。一个老头坐在枕木上,倚着铁轨抽一支烟,深一口浅一口,长一口短一口,娓娓诉说他生活里急徐扬抑的故事。小屋前男人种的菜地里,杂草几乎没过木门,像是也在翘首看向鸣笛声响起的方向。

人将在何时选择勇敢?

——绝望之时。

井口是我最不敢见的地方。隧道颀长斜陡,插逼地心。猴车上的每一个七尺男子,在启动之前无不蜷缩身体,试图把身体的每一寸都贴紧滑杆。上过油的定滑轮恣意旋转,从不理睬怯懦的央告。齿轮的摩擦、震颤湮没未完的祈祷和告白。机械的力量加速重力,如果还可以回头,黑暗会汹涌地猎食鲜艳的白,祈祷和告白随白昼被撕碎而留在前世。余下的是什么?黑、风,和你。黑在黑里暗笑,风在风中狂妄,你在你和他们之间动弹不得。每深十米隧道的横梁上都会挂一盏灯,不是为了宣告光明和抚慰新手,而是方便计量与重拾自由的距离。而当速度快到已经数不清滑过多少个十米后,攥紧的手掌会舒展,积郁的血管会贲张。因为赤条条,所以坦荡荡。把鲜活放在白天,黑夜里的孤立愈加放荡,绝望中必定生发勇敢。

来自北京的五一劳动奖状被刻成石碑,表彰这座寄居在小镇上的煤矿在社会主义双文明里的突出成就。这尊石碑和矿山里的任何建设迥乎不同,因为其他都在黑色浸润下变得旧腐不堪,只有石面的清亮不曾受过一点煤灰的玷污和工业的侵蚀。它立于办公大楼的正前方,四周花丛如簇,引来的一汪池水风光旖旎,俨然亭榭之观,只是骑自行车、电动车或摩托车上班的工人因无暇鲜有眷顾,倒是领导的洋气的轿车驶到这里时,他通常都会叫停司机,踱到石碑跟前欣赏一番,像是咂摸自己的战利品。

洗煤厂最高处的窗口还在乐此不疲地抛送甄选后的煤炭,远处的煤渣积累成山。煤矿依旧在日复一日地运作着,中国不允许它就此老去。矿门口的巷子里清一色开了小饭庄,每到倒班的时候,上井的工人就三两聚在一桌,热菜烫酒,简朴的狂欢庆祝妩媚的天亮。他们是不畏惧就此老去的。

目之所及,路灯被血淋林的流水帐单浇灭,麻辣烫和串串摊的浓油和烈酱冻却在凉薄的夜风中。小广场这一片空洞的地带里还有跳舞的大妈,而我只能在四二拍陈乏的律动里碰触她们欢快的音符和羸弱或臃肿的身影;楼里的灯在黑暗里零落缀点着,其贵重如同遗落的珍珠,成了小年前一夜的煤城里不可多得的光源。滑稽的存在是霾——人类焚烧了矿山的孩子。让他们变成游离惨白的厉魂祸害矿山。我扬起相机,近处几扇窗迸溢的灯光在忠实的镜头下幻化成紫色,于漆夜爆发温柔和邪魅。

晚饭后遛弯的人还是很多的。与我擦肩的人大致三类。一对中年夫妻。四五老十,工龄已长,矿山衰颓,可身无长技,只好捆绑于斯,捱过退休。一对挎着胳膊相互取笑的母女。母亲三十余岁,女儿初中模样,她的丈夫、她的父亲一定已设法脱身,在西北遥远的矿山里另寻出路。一对拄拐弓腰的老夫妻携着他们的小孙子。为矿山粉碎了青春的老人已是注定在这里埋葬,而他们的儿子儿媳,弱冠有余,颇有诗书,见煤价滑坡,或许早早立誓此生不与煤炭二字沾边,于北上广的一隅朝五晚九不亦乐乎。暗夜里浮动着安详的焦虑。有人忿于无计可施的羁困,有人担忧飘萍转蓬的运数;慨慷地忍受或者忧抑地断送;是狂歌还是拭泪,是磐守还是决绝。当必须从预定的轨迹里另辟活路,就连生存都会沦为战战兢兢。《一句顶一万句》里有句话说,这世上的事情,件件都藏着委屈。小煤城里的每一段人生,他们的扎根或漂流,都与这座煤城休戚相关,煤城的委屈紧紧连着他们的委屈。他们的委屈尚可归咎于煤城的委屈,而煤城的委屈又该归咎于谁的委屈呢?

每一次产业的陡然转型,都必然经历一次阵痛。煤矿或许正在经历这种阵痛。只是不明了的是,阵痛过后,是平安生产还是胎死腹中。煤城的委屈隐隐含着此刻中国的委屈。睥睨的意义便是,白眼之下,冷暖立现,黑白愈明。

【天下中文】火车没有经过的日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横杆   大盖帽   枕木   火车   煤渣   都会   石碑   阵痛   铁轨   美文   大大小小   中文   中国   矿山   煤炭   煤矿   委屈   日子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