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传承文化经典,传递社会温度,传播人文价值,重庆网红名店巴府唐门,将携手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把巴府唐门怪味胡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偏远乡村。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开拓进取


9月17日,石柱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华溪村村支书一行,深入巴府唐门重庆特产歌乐山等生产基地,解放碑、瓷器口等销售门店,实地考察了作为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红名店巴府唐门几大产品的具体情况,并就有关事宜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据介绍,石柱县中益乡华溪村坚持以红色康养文旅产业为主线的三产融合发展,围绕“中华蜜蜂小镇”主题定位,全力推进华溪村乡村振兴试验示范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精准脱贫大打翻身仗。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网红名店巴府唐门掌门人唐小蓉积极开拓进取,发扬光大巴府唐门的祖传独门秘技,经由多道手工工序,秉持健康生态绿色,致力于精心打造巴渝品牌美食。

9月17日下午,秋天的阳光撒落山城一地金黄。在解放碑好吃一条街,在磁器口古镇后街、南街,在幸福街街头,在熙熙攘攘的店子当口,门庭若市的回头客,赞不绝口的点赞量,尝食、围观、拍照的众多网友,纷纷感叹其独特超绝的口味,优质温暖的服务,诚信和谐的口碑,“网红名店”实至名归。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新冠疫情,对旅游业及其特产销售产业的打击是巨大、甚至致命的。自2020年初疫情爆发以来,巴府唐门损失惨重,亏损至少2000万以上。尽管如此,唐小蓉表示,她们将坚定地走下去。“扭亏为赢、赚取利润肯定是经商的首要目的,但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不能忘记社会效益与社会责任。比如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脱贫攻坚的持续发力等等。”唐小蓉感慨道。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前世今生


巴府唐门作为“独门秘籍”,但唐小蓉并不保守,她还是介绍了巴府唐门的前世今生。

据史书记载,2100多年前,西汉王朝汉武大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被匈奴扣押,因而得以长期生活在匈奴,进而了解匈奴及其物产。这以后,汉夷文化交往频繁,中原文明通过“丝绸之路”迅速向四周传播。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张骞除了开辟“丝绸之路”这一卓越贡献之外,还带回许多物种,其中便有胡豆。

重庆巴府唐门怪味胡豆,其豆源乃至于此。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明朝伊始,在漳县做官的唐氏祖辈,特选优质上乘之品,带回重庆涪陵,在高山无污染之地种植至今。再挑选出颗粒饱满、大小均匀、色泽滋润的胡豆,手工精制成品。

唐门素以文官墨客居多,好煮酒兴诗做画,酥香胡豆自成伴酒佳品。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薪火相传,不断改良,历代唐氏先辈,采摘,晒干,四季加工。先用冷开水,一天一泡一换水。历时三天,胡豆彻底泡开。然后,以烤房烘干烤熟。

关于胡豆的独特秘籍,还有一个传说。

相传唐大善人有三女,最小女儿叫一巧。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彼时,唐门酥香胡豆名扬十里八乡,颂扬者有之,眼红者有之。一日,来访客之随从二人,居心叵测,趁一巧添材之际,将随身准备的辣椒面、花椒面扔进锅里,企图毁其良誉。

千钧一发,一巧急中生智,只见她,抱出蜜罐,加盐,用筲箕颠簸成型。奇迹出现,豆味超越极限,更加美妙,终于成就今日之唐门怪味胡豆。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唐门怪味胡豆经过口手相授、薪火相传,传至同样心灵手巧的唐小蓉这一代,她便将之发扬光大,将其特有的工艺、独有的风味发挥到极致,集麻、辣、甜、咸、鲜、酥为一体,堪称一绝。

“胡豆颗粒壮似桑椹,色泽滋润,香甜酥鲜美奇特,麻辣咸舒适爽口,品尝时除直观感外,还有美妙的想象之味。奇趣多多又相得益彰。”唐小蓉解释道。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胡豆不仅是平头老百姓喜欢吃,大人物也同样喜欢吃,胡豆可以处江湖之远,也可以居庙堂之高。毛主席很喜欢辣椒,并说过不吃辣椒不革命。毛主席也喜欢吃胡豆,说吃胡豆可以培养吃硬精神。”唐小蓉讲起了故事。

迄今,重庆有30多家企业生产怪味胡豆,年产量大约1.5万吨,并已远销到东南亚、北美等国家和地区。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来自涪陵、扎根古镇的巴府唐门,一枝独秀,独领风骚。

9月17日下午,在歌乐山生产基地,记者目睹了巴府唐门怪味胡豆的生产全过程,确实叹为观止。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非遗文化


抗战陪都,山城重庆,两江环抱,集三千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汇巴山渝水山川之灵气,享誉世界,饮食文化独步天下。

唐小蓉介绍,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府唐门怪味胡豆等产品的配方和工艺较为复杂。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比如怪味胡豆,它的原料主要有白糖、饴糖、熟芝麻、胡豆、辣椒面、味精、五香粉、白矾、食盐、甜酱等。其工艺流程为浸泡胡豆、去除胡豆的芽部、浸矾、炸制、拌辅料、上糖衣、冷却包装。这样生产出来的怪味胡豆色呈茶色,颗粒完整,表面近似桑葚,上糖均匀,无粘连现象。”唐小蓉解释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它包括口头传统和表述,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比如巴府唐门,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由唐门祖先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唐小蓉说。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唐小蓉举例道,比如发明于宋代的“青州白丸子”被誉为中医药发展的活化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活”的显现。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是‘活’的文化及其传统中最脆弱的部分。因此,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过程来说,人的传承就显得尤为重要。”唐小蓉介绍,“所以,作为重庆特产、一种商品,巴府唐门怪味胡豆首要任务是市场经营,是经济效益。但是,弘扬民族文化,打造巴渝品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获取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巴府唐门责无旁贷。”

巴府唐门即将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至土家吊角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文化遗产   土家   涪陵   唐门   胡豆   物质   薪火   活化石   怪味   匈奴   重庆   美文   经济效益   颗粒   辣椒   民族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