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串儿的记忆

关于串儿的记忆

最早对串儿的记忆是老家主街道上,幼儿园门口那几个新疆小伙烤羊肉串,那时也没有城管和环保什么的约束,支了一个大架子,燃了木炭,肉串搁在上面,刺啦刺啦的响着,然后半条街道,顿时烟雾缭绕的,再搭上孜然和辣椒的佐料,满街都是香味。

那会儿,人们经济还一般,肉串好象也不算贵,开始是5毛一串,到后来稍大点就成了1块一串,只要傍晚或夜间一开烤,人们三三二二就都聚集过来,站在街上吃得,等的,还有打包带走的,一时间络绎不绝。

而烤串的几个小伙,戴着维吾尔族的小帽子,胳膊上满上纹身,通常练摊的几个小伙儿,也不知是不是真正的新疆人,反正人们只能看着生意火,一般不敢挑衅,滋事的人们也不敢轻易招惹,大概是看着比较彪悍的缘故。

但后来也不是我离家久了,还是市场整治的缘故,那个摊,那几个外乡人,还有那个味,消失在记忆中了。

也是近几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蘸串儿开始盛行,街头巷尾的,隔几天就开一个门店,串串叔叔,串串大叔,就象是雨后春笋一样,好象一夜间就都出来了,而且据说生意都不错,可能是因为本轻,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人们易操作吧,所以也很快流行起来。

偶尔也陪孩子去撸一回,也是排了长长的队,挑挑拣拣,有的论斤,有的论个,然后交给服务生煮会后,再搭一碗粉,或者也可以加瓶果皮或汽水什么的,蒜味加辣味,或者还有酒精或碳酸饮品的催化,热气腾腾的氛围下,再有大都是小年青人嗨皮,觉得整个人都活力四射的,也通透了。

到后来,蘸串儿的摊开到了街头,有点象当年烤羊肉串的情景,一张桌子,支个炉子,摆上几缸子的蘸料,一个撸串儿的摊子起了。

人们匆匆忙忙的下班下学路上,去出去采买途中,挑几样一吃一收,那样的无等待无捉襟见肘无拘无束的,食人间烟火的味道,真的胜过人间无数。

在太原城内,又有蘸串外卖开始盛行,而且据说义井那面的味最正宗,一时间在人群中传来,虽然一次也没有尝过,但架不住人们的口口相传,也一度做为人们休闲娱乐的话题。

再往后,又有了串儿的引申版,炸串,什么土豆,茄子,大蒜,豆角,还有藕,无论什么食材,一串,面糊里一裹,一炸,再淋点酱进去,又一样的美食问世。

世人对食物的偏爱发掘了他们无穷无尽的创意,也就有了前仆后继热衷于此的食客,这样源源不断,奋不顾身的链效应,让美食的发展壮大有了生生不息的力量。

然后关于的串儿的印象,关于传统美食与现代创新美味,也将继续发扬光大,永远砥砺前行,永不戛然而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维吾尔族   记忆   面糊   缸子   口口相传   采买   砥砺   外乡人   太原   小伙   美文   夜间   缘故   生意   时间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