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爱,却不会爱


想爱,却不会爱


读蕾秋·乔伊斯的小说《一个人的朝圣》中,今天有读过书友解读哈罗德,说到一句关键句,就是想爱,却不会爱的问题,那么今天的话题就从这个话题入手。

哈罗德在徒步的路上,曾有过对童年的回忆,说看到母亲化了精致的妆容远走,想求了母亲也带他,但母亲漠然地回绝了,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之后他与妻子罗琳相爱,有了儿子戴维,后来戴维自杀,罗琳从此变得冷漠,说他从未抱过孩子,从未与孩子亲近过。

哈罗德清楚地记得儿子曾站在门前昂着头说,爸爸,我不想上学了。

还有儿子考入剑桥,他觉得高兴,想去抱抱他,但他做不出这个动作,只说了好,好。

甚至儿子溺水呼救时,他没有立即冲上去救人,还是蹲下来捡鞋带,以至于错过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这些种种,让他觉得堵,他其实不是不爱,也不是不能爱,而是想爱,却不会爱。

读到这儿的时候,其实也深有体会,在人与人相处中,在对人与事的表达上,确实有实际想得和动手做得不一致,不协调,所以结果可想而知,往往适得其反了,大概想爱而不会爱说得就是这样的情形。

在生活中这类事情也是常有的,在自己身上也一拎就是一把。

比如在关心大人的问题上。

父母一生节俭,从不奢侈浪费,这是美德,无可挑剔,但问题就出来了,一辈子一大家人吃喝,在做饭做菜时,往往也是大手笔,一做做一堆,以前人多的时候,也不打紧,剩点下一顿热一个吃了,也不浪费,但现在孩子们都在外面,他们又上了年纪,吃得越发清淡,也少,尽管如此,还是做下手法了,做多了,又舍不得扔,就搁冰箱里,好几顿都在吃,感觉就象是旧时代的作派,吃旧饭。

有时候看到了,悄悄地倒掉了,他们还要和你生气。

又或者因为不能尽孝,在身体和基础病上,每每煲电话粥时就安顿一些事,什么检查应该多会做,什么时间去做,或者什么药要怎么吃,吃得量要控制,说一回两回还行,说多了,明显感觉反感,然后自己感觉到了心里也火,这关心人了还能关心下事,说正经了也不待见听,有时因为某些问题争执有了分歧,也有不欢而散的时候。

晚上睡不着的时候,也在反思,关心这样的事,其实不能推已及人,得分情况而论,必须定位在对方能接受,或者是容易接受的范畴,这样才能行之有效。

也辐射到对家庭和对孩子成长的问题上,也有这类的问题,说教的因素占主导,对不敢放手,不愿放手的时候,也适得其反,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这其实也是同样的道理,方向对得呢,但方法不是最好,所以也得沉淀。

也有个小笑话,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昨天老公非要将他得来的一个小铜葫芦挂在我钥匙链上,近年来我其实不喜欢繁琐,愿意洁简,而且嫌重,沉沉的,他还千叮咛万嘱咐说,不能卸下来,葫芦是福禄的意思。

这样我就得日子揣着这样的吉祥话行走在路上。

想卸,又舍不得那样的谐音。

爱到深处,其实是放不下,所以无论如何,想爱就去爱,总有一回,你爱对了,其实也就学会了,共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剑桥   奢侈浪费   千叮咛   不欢而散   适得其反   行之有效   鞋带   吃得   美文   葫芦   儿子   路上   母亲   感觉   孩子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