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清单 | 春节习俗:正月十九


过节清单 | 春节习俗:正月十九


正月十九习俗:

年封口

按老北京的风俗,正月十九这一天也是节。

俗话说:“正月十九,年封口。”新年的节庆活动,到这一天才算是全部结束。

过节清单 | 春节习俗:正月十九


燕九节

正月十九日为“燕九节”,这是纪念邱处机的节日。

传说,邱处机祖师羽化后不久,有人看到他,衣帽穿戴与以前一样等等,由此白云观就热闹了起来。

过节清单 | 春节习俗:正月十九


传说,从正月十八晚上开始,长春真人邱处机会下凡到白云观,他会化身人间百姓,与有缘人相会。谁能碰到他,便可求祛病延年。

这就是白云观的“会神仙”,也即“燕九节”。

它的本意是“宴邱”,即用酒席祭祀邱处机,后来以讹传讹成了“燕九”。

古代还有文人做“燕九诗”来歌颂“燕九节”:

明代诗人吴宽作七律,颂“燕九节”:

京师胜日称燕九,少年尽向城西走。

白云观前作大会,射箭击球人马蹂。

古祠北与学宫依,箫鼓不来牲醴稀。

如何义士文履善,不及道人邱处机。

清代诗人袁启旭有七言绝句:

神仙端的是谁人,笑杀黄冠羽服身。

一片软红迷去往,白云何处觅长春。

在无数歌颂“燕九节”的诗词中,我们当然不能忘记清代伟大的戏曲作家孔尚任,吟咏“燕九节”的三首绝句:

“春宵过了春灯灭,剩有燕京燕九节。才走星桥又步去,真仙不遇心如结。”

“头顶炉香问道妙,村翁扶杖坛边笑。年年来看求仙人,今日不如千年少。”

“金桥玉洞隔凡尘,藏得乞儿疥癞身。绝粒三旬无处诉,被人指作丘长春。”

“迎婆婆”

农历正月十九“迎婆婆”,源于母系氏族社会的一种民俗宗教活动,又称“圣母节”,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文化气息,是甘肃舟曲县各族民众最隆重的一个节庆民俗活动。

“婆婆”是舟曲民间对“九天圣母子孙娘娘”的俗称。

该活动始于隋朝时期,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吸收了藏传佛教、道教的精华,从以前单一的迎生送子、求儿求女扩展到今天保佑一方平安、祈福禳灾的民俗活动。

每年正月十九,舟曲县周边民众和各地游客纷沓而至,涌进城里一睹圣母娘娘“芳容”。

年轻力壮的男人们还会争先恐后抬圣辇,据坊间传说,为圣母“效劳”来年就会受到庇佑。

过节清单 | 春节习俗:正月十九


“十九日”城隍庙会

一年一度的莆禧城“十九日”城隍庙会,是这座古城独特的闹元宵民俗活动。

这座历史上因军民团结浴血抗倭而彪炳史册的英雄城,以这种独特的闹元宵民俗活动纪念古城抗倭历史,绘就莆阳大地闹元宵民俗活动中一道亮丽的民俗文化景观。

过节清单 | 春节习俗:正月十九


上午,由腰鼓队、伞鼓队、车鼓队、粽轿队伍等簇拥,福首正装捧香炉带领乡人随城隍圣驾一早即开始绕境巡安

中午,队伍回宫,此时巡安即进入高潮——神灵法身爬刀梯

“僮身”边跳边舞,随后在人群的欢呼声中迅速爬上广场中央高17米21级的刀梯。爬至最高处,“僮身”坐稳,向四周人群抛撒铜币,寓意“平安、发财、好运”。

现场人群高举双手,大声呼喊,奋力接住铜钱,气氛异常火爆。

过节清单 | 春节习俗:正月十九


最后,庙会活动在热烈的粽桥舞中落下帷幕。

据载:

嘉靖壬戌之秋,倭人入寇,城围五十余日,在城隍神灯守御之下,倭寇望城生畏自溃鼠窜。

城隍得到皇帝赐封,因此作为庙神,与众不同,着黄袍、戴银冠,显赫威严,是守城将士御寇抗倭、坚守疆土的集体化身。

每逢五月十九神诞,正月十九元宵庙会都举行隆重的酬神祈福、祭祀庆典的传统活动,每年都吸引国内外善信、民俗爱好者、摄影爱好者及当地居民携亲带友前来观看。

过节清单 | 春节习俗:正月十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白云观   城隍   正月   舟曲县   节庆   绝句   长春   平安   封口   娘娘   庙会   圣母   美文   习俗   民俗   婆婆   清单   人群   春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