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正月二十九的习俗

正月二十九的习俗

【春节习俗】正月二十九的习俗


正月二十九的拗九节是福州地区独有的节俗。这天早晨家家户户要煮糯米粥,配以红枣、红糖、荸荠、桂圆、花生等佐料,谓“拗九粥”,举家当早餐。若家中成员有九者(分两种:一种曰“明九”,如九岁、十九岁、二十岁;一种曰“暗九”,如二九十八岁,三九二十七岁,四九三十六岁等),除吃了“拗九粥”外,还要吃线面和2个蛋,即太平面,此曰“过九”,意为祝愿平安度过“九”这一关。

【春节习俗】正月二十九的习俗


若是亲友中有“九”者,也要馈赠“拗九粥”和“太平面”,意义如同家人,尤其对老人,祝愿平安过“九”,是子孙孝顺的一种表现。而在拗九节吃了拗九粥后,人们就开始下种育秧,迎接春耕了,故当地有“拗九节,秧种下地农务急”的民谚。

【春节习俗】正月二十九的习俗


拗九节的来历传说

据传,古时候有一个叫目连的人,其母生前悍恶,死后被关在阴间牢房里,他探监时,经常送食物给母亲吃,但均被看守的狱卒小鬼给吃掉了。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甜粥,盛上碗后,再洒一把黑芝麻送去给母亲。

看守狱卒见这稀饭黑乎乎的,遂问道:“这是什么?”目连随口答道:“这是拗垢(福州话“九”与“垢”谐音)。”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就不敢吃,因此“拗九粥”才得以送到目连母亲的手中,解救了目连母亲的饥饿。

而据说目连送粥这天,正好是农历正月廿九(即农历正月二十九),目连的母亲这年也正好二十九岁,闽俗中,正月分“三九”,正月初九称为“上九”,十九称为“中九”,廿九称为“后九”,所以这粥便叫“后九粥”,以后又以粥的颜色拗黑,叫“拗九粥”,以目连孝顺母亲,又叫“孝九粥”。

【春节习俗】正月二十九的习俗

不管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都是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于是福州人逢九就犯忌,认为“九”是厄难的岁月,所以,凡逢“九”岁数的人要吃太平面,出嫁的女儿,也要给父母送“九”,以求父母平安、健康。

【春节习俗】正月二十九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正月   农务   福州人   狱卒   荸荠   桂圆   平安   福州   红糖   红枣   糯米   美文   习俗   农历   花生   平面   母亲   春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