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8首古诗词感受古人冬日的严寒

当寒风吹过,枝头的落叶纷纷落下,你是准备说一句:他M的真冷,还是想来一句: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以此来应景呢?今天就一起来分享几首描述寒冷冬日的诗句,来领略一下古人是如何描写冬日的寒冷,又是如何活灵活现的给我们展示祖先如何面对寒冷的冬日的?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8首古诗词感受古人冬日的严寒

《苦寒吟》

唐·孟郊

天色寒青苍,北风叫枯桑。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敲日不得火,壮阴正夺阳。

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苦寒”,谓极端寒冷,已使人到了痛苦的地步。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这是北方所特有的冷。河流结了厚厚的冰,但凡有一丝儿的春暖,冰也不至于无一条裂纹;白日本就短暂,奈何阳光也是冷的,难怪作者要啼饥号寒了。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8首古诗词感受古人冬日的严寒

《对雪》

唐·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诗中的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这里的身冷还在其次,心冷才是最主要的。因为这年冬天,长安失陷,杜甫又被叛军所俘,身心备受折磨,冷是自内而外,内外交加的。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8首古诗词感受古人冬日的严寒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唐·杜甫

······

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

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

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

...

说起杜甫的冷,不得不提他《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 “霜寒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句。这里的冷比较接地气,诗人用朴实的文字,写出了寒冬里所有人共同的体验。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8首古诗词感受古人冬日的严寒

《冬日归旧山》

唐·李白

······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

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

嫩篁侵舍密,古树倒江横。

...

李白的这首诗,特别是“地冷叶先尽,谷寒云不行”直接带我们进入一个真实的寒冬世界,让你亲身体验大地如何冷,深谷如何寒。“叶先尽”、“云不行”,冷得干脆,冷得有力!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8首古诗词感受古人冬日的严寒

《雪望》

清·洪升

寒色孤村幕,悲风四野闻。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清代洪昇的两句 “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将寒冷表达的更加淋漓尽致。云一般是自由、流动、缥缈的形象,但在寒冷的天气里,云仿佛凝固了一般,不流也不行。云尚且如此,何况人呢?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8首古诗词感受古人冬日的严寒

《山中雪后》

清·郑燮

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

不但流云被冻,就连不畏严寒、凌霜傲雪的梅花都被冻住,真是冷到了极致。郑板桥《山中雪后》的 “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诗句,极言天气之寒冷,正因天寒,梅花的“清孤”品性才得以呈现。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8首古诗词感受古人冬日的严寒

《北中寒》

唐·李贺

一方黑照三方紫,黄河冰合鱼龙死。

三尺木皮断文理,百石强车上河水。

霜花草上大如钱,挥刀不入迷濛天。

争瀯海水飞凌喧,山瀑无声玉虹悬。

诗人极尽想象力的用词,即便是没有直接写寒冷,却让寒冷的感觉扑面而来。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8首古诗词感受古人冬日的严寒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

整首诗描写寒冷的诗句绝对不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般温柔而浪漫的句子,自然跟“冷”不沾边。而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的诗句,才是将寒冷表现了出来:将军、都护冻得拉不开角弓,穿不上铠甲。“角弓”、“铁衣”本就给人以冰冷的感觉,何况还要去拉去穿呢?

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8首古诗词感受古人冬日的严寒

数九寒天,神州大地,三分之二的土地上都被寒潮侵袭,祝愿各位朋友都能度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冬天,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加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冷光   啼饥号寒   冬日   铁衣   薄暮   苦寒   古诗词   杜甫   严寒   梨花   李白   诗句   寒冬   美文   梅花   古人   将军   寒冷   冬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