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70后的我们

致70后的我们

(刘冬冬)


我是1975年出生的人。

时光飞驰如电,日月轮回间,靠前的70后马上奔五了,靠后的也已经到了不惑之年。


致70后的我们


70后的这一代人,被称之为“改革开放下的蛋”,既抓住了那个激情而浪漫岁月的尾巴,又赶上了时代大变革的浪潮。

我们曾经也是一代人的风口浪尖,代表了一个时代的主动权和新主流。

相比稳重老练的60后,70后一群人的步子似乎过于匆忙;相对崇尚个人奋斗相信奇迹的80后90后,这一群人又似乎太过迷茫,属于生在夹缝中缺少绚烂光彩和华美人生的一代人,也是建国后性格发展最为完整、人生记忆最为丰富的一代人。


致70后的我们


美好记忆与残酷现实,风流俊逸与充满豪情是如此纠结又如此矛盾地集于我们一身。

我们完整经历了社会转型的阵痛,见证了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奇迹;经历过高潮与低谷,见识过苦难与辉煌,品尝过失败与成功;知道柴米油盐不是说说而已,懂得了酸甜苦辣不是笑笑而过;看惯了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但依然相信人间自有真情的存在。


致70后的我们


打开尘封的记忆,70后的童年满是城乡结合的纯朴回忆。

那时的晴天总是湛蓝的,雨天也是明净的;春天有漫山遍野的梨花、桃花、杜鹃花,赶趟儿似的争先恐后,夏天衣服一脱就可以跳到水里,追逐彻头彻尾的清凉水花,秋天可以去水里摸鱼、去地里摘下的果子就能放心的往嘴里塞,冬天有白皑皑的雪。放学后书包随便往田间地头一扔,就可以躺着跟伙伴们在草地上嬉闹打滚。

等童年时光挂满了不知疲倦的汗珠后,少年时代的70后开始起早摸黑、秉烛夜读,为的是有朝一日能榜上有名。可等到十年寒窗过后,却赶上了大扩招的潮流,甚至被这洪洪浪潮冲击得晕头转向,说好的当科学家,说好的做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决定好的追寻文学艺术之路……这一代从小到大被标榜为伟大事业的接班人,可等他们来接班时,路却不知如何选了。


致70后的我们


时间的厚度打造出情感的深度,而这情感就体现在一些纯朴的青春记忆中。回想曾经的清贫岁月,衣食窘困、物质匮乏,但是小人书、跳皮筋、粘贴画、踢毽子和贺年卡,这些在今天孩子看来很土的东西,对我们来说却是最温馨、最快乐。

带着那种只能属于青春懵懂的怅惘,我们流连于小虎队的劲爆舞步中,徜徉于汪国真、席慕蓉、顾城、舒婷的忧伤而热情的诗句间,沉醉在郑智化、罗大佑、童安格、齐秦摇人心魂的忧郁曲调下。今天看来,这些流行元素是如此深入地介入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表达出了70年代人共同的情绪和感伤。


致70后的我们


光阴的故事,书写在我们各自的人生中。当今的社会,手机、短信、微博、互联网,人们传递信息如此便捷。然而,回想起来,反而是手写的书信更能带给我们更多的纪念与感动,它带着我们的清纯情感和真诚热度,字里行间的温暖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历久弥新。


致70后的我们


时光荏苒,往事钩沉。记得初中毕业时,每一位同学都会照一张一寸单身照片,然后互相送给对方,大家都会准备一个塑料皮的笔记本,把同学照片贴在每页的最上面,然后下面留下自己的名字和爱好,再写上一些祝福对方的话语。这些简单而又单纯的感情,如刀刻般清晰,是我们成长的痕迹,承载着曾经属于自己最好的花样年华,代表着一段生命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美好记忆。


致70后的我们


原来最想逃离的校园,却成了再也回不去的地方。

回首之间,我们已经鬓边粘霜。日渐退后的发际线,就像一页页撕去的日历,无时无刻在昭告:70后,你在渐渐苍老。

没有人能描述岁月的模样,因为它时刻在变;没有人能描述未来,因为未来都是未知。

不再年轻的年龄,不应成为不再享受生命的理由。

路途尚远,未来已来。70后,仍需奋斗。

因为,我们依然是“国之青年”!


致70后的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小虎队   窘困   都会   纯朴   美文   浪潮   改革开放   童年   时光   美好   岁月   记忆   未来   人生   情感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