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地摊与“冷”思考

“火”地摊与“冷”思考

(刘冬冬)


曾经,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如城市顽疾,屡禁不绝,所以在文明城市创建中,整治它们成为一项重要指标。

如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

为此,今年中央文明办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已明确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考核内容。

所以,两会刚落幕,“地摊经济”就重回视线,开始在各地活跃起来,成为城市居民增加收入、地方增强经济活力的新举措,大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家万户摆地摊”之势。


“火”地摊与“冷”思考


然而,翻开历史的卷轴,“地摊经济”由来已久,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只是城市未给予完全的合法化,处于一种边缘经济,一直由于影响市容环境而不能“堂皇入室”。在全国各地,沿街叫卖的商贩和“城管”这对“天生冤家”已经斗智斗勇了几十年,从“猫捉老鼠”到暴力对抗,一幕幕市井短剧,在人们习以为常的眼光中轮番上演。

“地摊经济”是城市经济的蓄水池,不但可以繁荣经济市场,还能弥补老百姓日常购物的空白点,特别是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背景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就业压力。

在“地摊经济”被炒得热火朝天的情况下,我们更应理性地思考。


“火”地摊与“冷”思考


“放开”≠“放纵”

放开“地摊经济”,是一项对就业扶助和中小企业帮扶的临时政策举措,是扩大民众需求,方便群众生活,拉动内需,带动经济的重要手段。放开不等于放纵。合理得拧开阀门,滴水漫灌的精耕细作,可以使其成为活跃城市经济、促进民生发展的重要举措,但口子开得太急太大,配套措施和管理跟不上,这势必将给城市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地摊经济”一头连着民生发展,一头连着社会治理,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好“管”而不是“放”的准备,积极探索城市管理柔性执法与街面市容秩序管控之间的最大公约数,实现“经济活力”与“城市文明”同频同步。


“火”地摊与“冷”思考


“摆地摊”≠“占地摊”

当前,城市机动车、非机动车的保有量逐年增加,使得城市道路,特别是老城区道路不堪重负。“地摊经济”因其流动便捷,常常聚集在人流密集场所,这往往使其成为城市道路的天敌。乱设地摊容易阻塞交通,不光减少固有车道,还大大延缓车流速度,甚至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隐患。有的规划范围内的流动摊已经饱和,后来的摊贩望着攒动的人头不肯离去,就“画地为摊”。更有甚者,将公用的流动摊位固定下来,私自乱搭乱建,私自“做大做强”,并化为己有,公共利益就这样被一步一步“蚕食”。


“火”地摊与“冷”思考


“夜经济”≠“野经济”

“地摊经济”是火热的,有时候深夜凌晨还能看到那烧烤摊炙热的火焰,映照出摊主对美好生活的热情。但如果没有权利边界的划定,没有规章规则的束缚,“夜经济”通常会走向“野经济”。曾几何时,“地摊经济”叫喊的扩音器使得周边居民难以入眠,散漫沿街的油烟让楼上的住户苦不堪言,收摊后的满地垃圾油腻给环卫工人带来无尽的苦楚,“黑心”流动摊贩的进入使产品质量、食品卫生等难以得到保障,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样,“地摊经济”不仅没有达到上至“官僚”下至百姓的预期,还将成为违法违规、藏污纳垢之所,对城市的民生、管理和品质带来不小的伤害。


“火”地摊与“冷”思考


“地摊经济”的放开、街边小店的“复活”,正是当下各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写照。为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秩序恢复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全社会要积极行动起来,进一步扎牢“地摊经济”的底线,拔高市容市貌的上限,创新“地摊经济”的基线,打通“地摊经济”的热线,激活城市“毛细血管”的微线,跳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切勿让“地摊经济”走了偏、错了道,长成不得不去除的城市“毒瘤”!

(文中图片均来源与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4

标签:地摊   堂皇   漫灌   摊贩   摆地摊   沿街   商贩   市容   疫情   连着   美文   民生   城市管理   城市   经济   市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