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庚子送灶即事》


鲁迅《庚子送灶即事》

《庚子送灶即事》

鲁迅

只鸡胶牙糖,典衣供瓣香。

家中无长物,岂独少黄羊。

[题记]

此诗收入《集外集拾遗补编》附录二。据周作人辛丑(1901年)日记所附《柑酒听鹂笔记》所记:庚子年十二月二十三日(1901年2月11日)“夜送灶,大哥作一绝送之。”此诗即作于此日。送灶:我国民间旧俗以阴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为祭灶日,以送灶王爷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状况,是民间习俗之一,此俗至今犹存。


鲁迅《庚子送灶即事》

[赏析]

此诗五言四句,言简意赅,明白如话,然其中蕴含着鲁迅沉痛的心情和对家道中落、以典衣备供品祭灶神的年节生活的感慨。据周作人在《鲁迅的故家·百草园·祭灶》一文中,回忆当时祭灶的供品和风俗时说:“乡下一律是廿三日送灶,除酒肴外特用一鸡,竹叶包的糖饼,《雅言》云胶牙糖,《听好话》则云元宝糖,俗语直云堕贫糖而已。又买竹灯莱名曰各富,糊红纸加毛竹筷为杠,给灶司菩萨当轿坐,乃是小孩们的专责。那一天晚上,一家老小都来礼拜,显得很是郑重,除夕也还要接灶,同样的要拜一回,但那是夹在拜像辞岁的中间,所以不觉得什么了。”

诗的首句历数祭灶的供品。鸡、胶牙糖、香是祭灶神的供品,是祭灶的最普通的、必备供品。而这些最普通的、必备供品,都是通过典衣的方式取得,家中更没有其他多余的物品来供奉灶王爷,何况是以黄羊为祭品了。由此可见出,在当时,鲁迅家在祖父因科举弊案下狱、父亲生病去世后的情况下,家道中落,贫困至于典衣的生活状况的窘迫。在这年关祭灶的时节,今昔对比,更令鲁迅的心情沉痛,感慨万千。末句“岂独少黄羊”中的愤激的语气,正使人感受到鲁迅的这种感慨的深切。

关于典质的经历,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我有四年多,曾经常常,几乎是每天,出入于当铺和药店里,年纪可是忘却了,总之是药店的柜台正和我一样高,当铺的是比我高一倍,我从一倍高的柜台外送上衣服或首饰去,在侮蔑里接了钱,再到一样高的柜台上给我久病的父亲去买药。”这种“侮蔑”的经历,无疑是刻骨铭心的。同样,对于家道中落后世态炎凉的记忆,也是刻骨铭心的。鲁迅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庚子送灶即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鲁迅   酒肴   长物   雅言   灶王爷   愤激   家道中落   黄羊   供品   当铺   美文   药店   柜台   刻骨铭心   沉痛   家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