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族乐器埙吹奏的《西口情》有感(随笔)

听民族乐器埙吹奏的《西口情》有感(随笔)


听民族乐器埙吹奏的《西口情》有感(随笔)

花牛红(张明孝)

今天一早,听了一曲用埙吹奏出来的歌曲《西口情》,让人心潮激荡,感慨万千。便不由自主地想用文字的东西把自己的这种感受记录下来。埙,做为一种民族乐器,它的前身想想应该就是我们小时候用泥巴捏过的哇禄,“哇禄”这两个字是天水方言词,我没有专注过天水方言词,要写正确的就得请教一下已经是天水民俗专家的老同学李子伟先生或是查阅一下我们刚刚编辑出版的《天水市地方志1985—2010年》;但一直以来懒散惯了,懒得问也懒得查。正确的也好错误的也罢,泥巴捏的哇禄,今天已上升到民族乐器——埙的高度,恐怕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吧?!你听听,用埙吹奏的《西口情》真是荡气回肠让人百听不厌啊!

听着这让人热血沸腾的民族器乐,倒是让我回想起了小时候用泥巴捏哇禄的情景,几个小屁孩,玩一团泥巴,擂成小皮球状,将里面掏空,再钻上五六个笛子孔大小的小孔,最后将这个小皮球大小的哇禄放在阴凉处晾干,避免曝晒以防破裂,有个别小朋友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放在大人的砖瓦窑里烧制而成;但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我小时候只是制做过并且吹奏过放在阴凉处阴干的哇禄,根本就没有见过在砖窑里烧制而成的哇禄。我们用泥巴捏出来的这种哇禄,上面到底钻几个孔,我现在不记得了,吹奏出来的音节也太简单了,只有哇—禄,哇—禄两个简单的音节,故而我们把这种自制的游戏用品就叫做“哇禄”好了。根本就没有想到它将来会上升到民族乐器的高度。


听民族乐器埙吹奏的《西口情》有感(随笔)

后来读贾平凹的《废都》,依稀记得里面倒有几处关于埙的吹奏片断的描述,现在回想起来,大多都记不清楚了,好像吹奏的那尽是些凄惶哀婉的靡靡之音吧?根本就没有把这种荡气回肠,大气磅礴的民族魂魄吹奏出来,那应该是一件缺失的事情。不知道现在功成名就的大文豪贾平凹先生意识到这一点没有?!

其实,当年再读贾平凹的《秦腔》,读后大脑一片空白,总感到缺少点什么,但由于鉴赏水平有限,虽然迷茫了好多年,始终也发现不了什么。今天早上听了一曲埙演奏的民族器乐,再想着当年我们这些少年小伙伴用泥巴捏制民族乐器埙的前身——哇禄的简简单单的制作过程,顿时灵感骤现:贾平凹的《秦腔》,尽管标题很大,但里面终究是缺失些民族的,特别是北方民族的那种大气磅礴,读之听之令人回味无穷让人荡气回肠的东西来!


听民族乐器埙吹奏的《西口情》有感(随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2

标签:民族乐器   天水市   天水   大气磅礴   秦腔   音节   言词   器乐   阴凉   荡气回肠   泥巴   皮球   缺失   美文   随笔   小时候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