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枣粽子

#我在西安过端午# 妈妈的枣粽子

下班回家,门上插了一把艾蒿,我知道端午节到了。每年妻子都会买一大把艾蒿插在门框上。今年的艾蒿长得特别好,翠绿的叶子散发着艾香。

端午时节天气闷热,毒虫滋生,各种疾病开始流行,所以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个恶月,把五月五日叫恶日。到了端午这天,家家户户挂菖蒲,插艾蒿,吃粽子,祛毒避邪。老家陕西关中至今还保持这种习俗。

端午节插艾蒿,赛龙舟那是大人们的事,对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妈妈包的枣粽子。端午前,母亲就去村头淖池里割苇叶,这时的芦苇生长出的绿叶,又宽又长,青翠欲滴,用它包出来的粽子,有一股特别的清香。

妈妈包粽子非常讲究,她把当天的割来的苇叶整齐地铺在盆里,压上一块石头,倒满盐水,泡个把小时,然后把浸泡好的苇叶拿出洗净,再放回清水盆里备用。母亲说,趁苇叶还活着,包出来的粽子才是“青香”的。所以,母亲都是当天割苇叶,当天备料,当天包粽子。图的就是个鲜活。

陕西关中不出糯米,母亲大都用糜子一类的杂粮做主料,配上红枣。她先把洗好的苇叶卷成三角形,在抓一把湿漉漉的糜子放进去,压实,填上两个红枣,再压实,而后反转苇叶包裹,用麻绳缠上几圈扎紧,粽子就包好了。因为形状像牛角,所以我们叫“牛角角”。

母亲蒸粽子是我们最期待的时候。她把水烧开,上笼压气。不用炭火烧,而是用玉米秸秆大火烧,等气圆后改用麦草小火慢烧一阵,而后煨火保温,等香气弥漫开来,就是母亲开笼的时候,青青的粽子十分诱人。母亲拨开苇叶,把黄澄澄的粽子放在盘子里,淋上蜂蜜,吃起来黏软甘甜,芳香可口。

端午吃粽子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魏晋时期就有用菰叶裹黍米煮制的粽子。到了唐代,长安城里开始流行端午吃粽子的习俗。唐代诗人元稹就有“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立团”的诗句。这种粽子在现在的西安,依然能看到它的踪迹,就是西安人常吃的甑糕粽子。

现在已经很少有人端午包粽子了,但是吃粽子的习俗一点也没有改变。时至端午,家家户户插艾蒿,吃粽子,除虫恶,已经成为一种盛大节日。超市里粽子更是名目繁多,肉、栗、枣、豆、蛋等等,数不胜数,而且价格不菲。这些包装华丽的粽子,买回家,不管怎样佐料,总感

妈妈的枣粽子妈妈的枣粽子妈妈的枣粽子

觉没有母亲包的“牛角角”好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粽子   关中   糜子   艾蒿   妈妈   家家户户   陕西   西安   牛角   红枣   端午节   端午   美文   习俗   当天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