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黄梅」向家桥头酒新熟

「大美黄梅」向家桥头酒新熟

天衢往亊如云烟,犹记当年马不前。向家桥头酒新熟,一碗吃过水云间。

——题记

向桥,向桥,向家桥头也。因向姓在桥头居住,故名向桥。

那年五月,我们一行五人乘着“宝马”,从凤凰山弯到天衢山一带采风,穿过葱葱郁郁的树林,一座有些年头的石梁大桥,就横在了我们眼前。桥的两端,一个古色古香、幽雅宁静的山村就掩映在群山之间。

历史上的向桥是非常热闹的,当年这里是天衢山向蔡一带人大坪、小坪、中山寺、向桥、郝大屋出行、交易的重要场地。这个连接山乡的桥头,自然成为了络绎于此的商贾、行人打尖、休憩的地方。因此在古代,桥头有家小茶馆,来往的人儿在这里放下扁担,歇一歇,点上一碟花生米、五香豆,喝一碗茶,暖一壶酒,扯几句闲白,然后又晃晃悠悠地赶路去。“向家桥头酒新熟”,每年山乡酿制谷酒的时候,来此的人更多,以至于桥下,溪水边的石头上东倒西歪过不少的买酒客。

「大美黄梅」向家桥头酒新熟

向桥村的各墩地名因地制宜,老村部后是塘洼,旁有一口水塘,是当地人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水来自山上经年不息流淌的溪水。那形状像船的大岩石,就叫船石岭。那地势低洼,中间有块形似稻草垛的石头,就叫稻石洼。天衢塆,建在天衢山南面的山塆里,那青石垒起的青石板山路,从墩头蜿蜒到墩尾,幽幽的,凉凉的,如风的女子款款走过,惊艳了山乡,收集了散落一地的,带着岁月青苔的记忆。

元末明初,黄梅向氏由向德润自江西豫章郡奉新县迁入。向德润(1322-1397),江西奉新县人,任安徽省安庆府晋熙县令,元末,任满归赣,行经新蔡清江渡口(今黄梅小池口),因洪水阻梗不得行,遂在驿馆题诗曰:“寄宿清江恨不穷,西戍不畏畏山洪。门庭世泽难相见,回首权为百代公。”转而行至黄梅县城东门口忠孝坊,定居创业。时明太祖朱元璋诏令“臣民报籍,注册清粮”,向德润以“向先户”为名立籍落户。现黄梅向氏多为长子向明远之后。最早居住在东山一带。

向桥是有染铺的,清代,向姓人在此开设了一间染坊。用陶缸漂洗染。然后把染好后的布用竹筐挑至河滩上等较为空旷的地方搭架或铺地晾晒。小小山乡,每到晴日,布浪翻卷,蓝靛飘香,也蔚为壮观。除了染布,染铺还为手搓麻线、蚊帐布等以染坊余料过色。

站在桥头,这里已不见了昔日的繁华,只有山乡的幽静,或许,繁华过后,现世安稳,生活的真谛就是平平淡淡,简简单单!


作者:曹锦军,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曹锦军围炉》文旅微信平台总编、2019年长江读书节领读者、黄梅摄协副秘书长、《黄梅文艺》杂志副主编。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大美黄梅》等书。文字作品发表百万字,散见于《长江文艺》《长江丛刊》《湖北日报》《 文旅湖北》《荆楚群文》《涛声》《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石周刊》等。摄影作品多次在省级比赛得奖或入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奉新县   黄梅县   豫章   奉新   桥头   小池   凤凰山   清江   染坊   湖北省   山乡   协会会员   长江   江西   溪水   美文   黄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