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宏志:名将岳飞与黄梅

商宏志:名将岳飞与黄梅

2001年8月6日,黄梅县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全国武术之乡”。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县黄梅,为什么还有这么好的群众武术基础呢?因为黄梅有久负盛名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岳家拳。而岳家拳的创始人和黄梅、广济(今湖北武穴)等地的岳姓始祖,就是南宋名将岳飞。

商宏志:名将岳飞与黄梅

岳飞治下的岳家军,自建炎三年(1129年)独立成军后,训练有素,以“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兵不犯令,民不厌兵”和英勇善战著称于世。绍兴元年(1131年),岳飞率岳家军首次进驻黄梅,那年他28岁,意气风发,雄心勃勃。在蕲黄战场,他看中了绵延的大别山这道抵抗金兵的最后防线,深知“国多马则强,少马则弱”,当即决定调来战争中缴获的战马,留下长子岳云、爱将张宪率部于黄梅山下的杨梅岭(今名养马岭)屯田养马,修筑“五郎关”,训练骑射之术,使岳家军的骑兵规模迅速扩大,为抗击金兵积蓄了重要力量。自此之后,蕲黄地区成为岳家军抗击金兵的后方阵营,并为以后岳家拳扎根黄梅打下了基础。

商宏志:名将岳飞与黄梅

据《湖北通志·武备志》载:“绍兴元年,张俊、岳飞同讨李成。李成初为淮泗群盗,因平章(参知政事)范宗尹言群盗皆乌合之众,急之,则并死力以拒官军,莫若析地以处之,诏授成舒蕲光黄镇抚使,至是复叛。遣其副都统马进自黄州渡江由大冶县犯兴国军,守臣李宜不能拒,开门纳之。进入城不杀掠为官军焉。俊引兵渡江至黄梅县,亲与李成战。成据石幢坡,凭山以木石投人。俊先遣游卒进退,若争险以诳贼。俊亲冒矢石率众攻险,贼众数万尽溃。追斩进,成走蕲州,降伪齐,江淮平”。光绪二年《黄梅县志·武备志》亦载:“高宗绍兴元年,张俊、岳飞败李成于黄梅。正月,以张俊为江淮招讨使,岳飞副之。三月,大败李成于楼子庄,复筠州、江州。五月,俊追成至黄梅,又败之。成奔刘豫,飞招其党张用降之,江淮平”。

李成原为南宋初年祸害一方的流寇,“雄州归信人,勇力绝伦,能挽弓三百斤”,“能左右手抡弄两刀,所向无前”,朝廷曾将其收编,授予舒蕲光黄镇抚使,但他匪性不改,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自称“李天王”,勾结南下的金军,率三十万大军在蕲黄、江淮攻城略地,攻掠占据了江淮地区的10多个州,致使生灵涂炭,城乡俱废。于是,宋廷以神武右军都统制张俊为江淮招讨使,通泰镇抚使岳飞为招讨副使,岳家军一并调归张俊节制,开始讨伐李成叛军的作战。

绍兴元年(1131)正月,岳飞接到朝廷军令前往江州集结,随军家属全部送到宜兴安置。三月,岳飞率岳家军抵达洪州(今江西南昌),作为先锋进攻生米渡,随后攻下楼子庄、筠州和江州(今江西九江),惨败的李成从江州北渡黄梅,退守蕲州(即湖北蕲春,领黄梅、广济等县)。五月,张俊、岳飞率军从独木渡(独山镇古渡口)进抵黄梅,李成率胡选等军号称10万,在黄梅西北部的石幢坡凭此据险,居高临下阻击张、岳联军。根据地形地貌分析,石幢坡的确切地点,大约在现在龙坪水库上游的五祖木桥一带,这里靠近唐家山,与蕲春向桥交界。

在石幢坡大战中,岳飞先命游卒佯动吸引李成军,乘其不备,亲率主力强攻夺取险要,一举杀李成军副都统马进、孙建,“降其步兵五万余众”,后又降李成兵一万五千人,“降张用及一丈青”,“招降张用等兵数万”,李成势穷无计,越过山头逃到蕲春,再经浠水、黄冈、麻城,过潢川投奔伪齐刘豫。岳飞趁机收复了被李成攻占的淮西各州县。通过此战,宋军提升了战斗力,张俊、岳飞等将领展露锋芒,日后成为著名抗金将领。在整个讨伐李成的战斗中,岳飞“功居最”,被朝廷授为神武右副军统制,所部改称神武右副军,移屯洪州。临行前,岳飞留下年仅十二岁的长子岳云驻守五郎关长达四年之久。以五郎关为基地,推动了蕲黄的岳家军发展壮大,并且不断为岳飞抗金补充兵源。如今,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当时的养马岭、五郎关、岳家学堂、点将台、拴马樟、饮马井等一些与岳家军有关的历史地名和文化遗迹。

商宏志:名将岳飞与黄梅

李成叛乱平定后,鉴于蕲黄各县人口锐减,田地荒芜,从绍兴三年(1133)开始,朝廷发动江西鄱阳湖一带百姓移民,分批迁入蕲黄各地定居,这是鄂东地区首先出现“江西填湖广”的移民潮,岳飞是其中的主要推动者之一。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岳飞举行第一次北伐前夕,宋廷又将岳飞的制置使头衔两次改名,第一次“差岳飞兼制置荆南、鄂、岳”,第二次“三省、枢密院同奉圣旨”,改为“江南西路,舒、蕲州,兼荆南、鄂、岳、黄、复州、汉阳军、德安府制置使”,蕲州治下的黄梅、广济等地,都是岳飞的镇抚范围,为岳家军主力驻防蕲州、黄州等鄂东地区提供了方便。此后,岳飞多次亲临黄梅,部署宋军抗金。

绍兴十一年(1141)二月,岳飞会兵蕲黄(见《蕲州志·兵事》)。这是岳飞被十二道金牌班师南下后,金兀术乘机渡过淮河,攻陷合肥、含山、历阳,前锋临近长江的危急情况下,宋高宗要他驰援淮西而来的。岳飞在上奏宋高宗的一道奏折中写道:“臣如捣虚,势必得利,若以为敌方在近,未暇远图,欲乞亲至蕲黄,以议攻却。”高宗同意了岳飞自蕲黄出兵,赐札曰:“得卿九日奏,已择定十一日起发往蕲黄、舒州界。闻卿见苦寒嗽,乃能勉为朕行国尔忘身,谁如卿者?”岳飞在黄梅下达了准备出发的命令,部队花了二三天时间,作了紧张的准备,十一日,他不顾身患寒嗽病(重感冒),挥师出征,当岳飞率岳家军赶至庐州,金兵早已望风而逃。

这是岳飞最后一次抗金斗争。从此,在战场上再也看不到他统率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身影了!等待着岳飞的,是高宗、秦桧策划的阴谋陷害。

是年底(公历1142年初),岳飞同长子岳云、爱将张宪遇害于临安府(浙江杭州)大理寺。岳飞遇害后,次子岳雷与继母李氏携家眷流放至岭南,岳雷没能等到父亲平反昭雪的那一天,死于流放地。三子岳霖逃过了秦桧的追捕,被秣陵关守贡祖文所救,并秘密收养于宜兴。而居于江州(今江西九江)的四子岳震、五子岳霆,则被部将聂业兴秘密接到黄梅,匿居大河(即黄梅考田河)之滨的杨梅岭聂家塆,改姓鄂。同时还有许多岳家军将士也来此解甲归田,他们立志报仇,时刻不忘练武,岳家拳因此在黄梅流传了下来。

隆兴元年(1163),孝宗为岳飞平冤昭雪,震、霆恢复岳姓,分别封为缉忠侯、缵忠候。岳震授朝奉大夫,提举江南东路平茶盐公事等职,娶妻陈氏,生六子:琯、瓒、玭、琚、琤、璇。其后裔由黄梅迁入湖北麻城、四川等地。岳霆授朝散大夫,监谭州(长沙)守宗正节使,娶妻盛氏,生三子:璠、玙、琨。璠支裔孙于明洪武三年(1370)迁居湖南邵阳、安徽阜阳、凤台等地;玙支裔孙十一世岳密迁至河南、山东、天津、山西、甘肃等地。岳琨,又名念八,世居黄梅,其后裔九世孙岳迿,字万三,由黄梅迁至广济郑公塔等地。黄梅、武穴岳姓均系岳琨后裔。今黄梅岳姓主要分布在:黄梅镇岳家湾、东禅、赤土坡,大河镇岳东湾、岳西湾、岳对面塆、岳塝,小池镇岳家墩,停前镇岳垅,下新镇、孔垄镇和蔡山镇等地,总人口有3000多人。

商宏志:名将岳飞与黄梅

清顺治《黄梅县志·侨寓》:“邑有鄂氏,相传其姓岳,乃宋故将军岳飞第四子震遗裔也。飞讨李成,驻兵黄梅,会诏进屯洪州。飞以士卒非震莫可弹压,因留震黄梅。及飞死,震懼,易姓匿大河间。是时,震弟霆以父死,闻震在黄梅,亦往依焉。今所谓十三户,鄂震、霆子孙也。弘治中,诏勅、遗迹皆被焚。今已复岳姓,世袭生员,祠祀武穆庙中。”不过,文中所述的“飞以士卒非震莫可弹压”有误,当时岳震尚未出生,岳云从军亦只有两年,所以岳飞留下镇守黄梅的,其实是长子岳云,直到四年后,年仅十六岁的岳云才被岳飞派往抗金杀敌的战场。据《黄梅县志》载,黄梅人民还将岳云列为黄梅乡贤,在乡贤祠里设置了岳云的牌位。

商宏志:名将岳飞与黄梅

黄梅旧时在西关外建有武穆庙。明万历七年,勅祀宋忠武王世袭祀。生二员主之,有司于春秋戊日致祭。用帛一、羊一、豕一,行二跪六叩礼。乾隆十一年,重修头门,前抵街道。下重为祭祀、更衣所,中有冲堂。上重正殿,明三暗五。后园至田岸十有余丈,左边正殿。后有旧墙脚,至西池塘岸。右边正殿外,有岸六七尺,直至田。后兵燬,移建西关内,又燬。黄梅余学益有《岳王庙重修门垣记》:“梅邑祀宋岳忠武穆王久矣。王固中州汤阴人,因破李成兵于黄梅,进师洪州,四子震留屯梅境。后难作,五子霆以王遇害来奔。讳姓为鄂,卜居大河之滨。宋孝宗恤录幽忠,追赠谥号,祀王于庙……”

岳飞一生为官清廉正直,他常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命,天下当太平!”岳飞虽是行伍出身,但喜欢读《左氏春秋》、《孙吴兵法》之书。在战斗间隙,亦与幕僚缘情吟咏,岳飞留给后世有一文一武两部著作,除了在黄梅发现的《岳武穆王武艺要论》(即金庸笔下的《武穆遗书》)外,还有《岳武穆遗文》,收录词三首、诗十六首。特别是千古绝唱《满江红》,极具爱国情怀和报国之志。每当民族危机时,为广大民众所传唱。

800多年来,岳飞的爱国精神和浩然正气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无数的中华儿女,激励着古往今来众多的爱国志士。而岳飞在黄梅留下的历史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遗存遗迹,也是黄梅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商宏志:名将岳飞与黄梅

作者:商宏志 , 1973年2月生 , 现供职于黄梅县民政局。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黄冈市作协会员 。作品散见于《中国社会报》、《湖北民政》、《黄冈日报》,参与编辑了《古县黄梅》、《大美黄梅》、《黄梅老区革命故事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黄梅县   武穴   蕲春   麻城   大河   岳家   正殿   绍兴   县志   湖北   江西   长子   江淮   元年   朝廷   名将   美文   黄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