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天元:从“灵润桥石刻”看黄梅文化名人效应

杨天元:从“灵润桥石刻”看黄梅文化名人效应


四祖寺门前灵润桥下有石刻群,桥下“碧玉流”三大字为唐代柳公权之笔。《黄梅县志》载:“碧玉流,在四祖山灵润桥下,中有小石矶,状如鱼泼泼欲上。唐柳公权书‘碧玉流’三大字,刻石现存” 。又载“唐柳宗元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这些诗词都刻篆在桥下的石头上,笔法苍劲有力,撇如惊蛇出草,捺如美女出润,都是出自名家之笔。这些名家、名人前来礼祖,留下诗词歌赋和墨宝,赞扬了名山风景之秀丽,产生了名人之效应,体现了黄梅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这里的“名人效应”是指文化名人的出现,所达成的引人注意、强化事物、扩大影响的黄梅文化之效应。全国各地乃至世界游客来朝,也就是受各种文化宣染之所至。

灵润桥下的石刻很多,形成了石刻群,由于年代久远,雨打霜欺,字迹漫灭,特别是时局更变,人为破坏,有的摩刻已荡然无存,不过大多数名人石刻现还尚存。如:姑射山贾鉝、黄州知府王辅元、黄眉山人、南昌黄仁、李得阳、胡效忠等,他们都留下了诗刻。柳宗元的“破额山前碧玉流” 诗,就是胡效忠所书。

胡效忠,淮安沐阳举人,《黄梅县志》乾隆志卷九名宦篇载:“胡效忠,淮安沐阳举人,政崇宽大,一切利病毅然兴革,往(昔)梅额册率,以虚丁实派,民不堪命悉审平之。” 可见他是个清官,深受黄梅百姓爱戴。他出身在官宦世家,“一门三进士、两举人” ,据资料载:胡效忠,字尽臣, 南直隶淮安府沭阳县人,明正德十四年(1519) 举人,官任顺天府治中,擢京府通判。效忠儿子胡应嘉,嘉靖壬子(1552)科举人,丙辰(1556)科进士,授江西宜春县知县,擢吏科给事中,二迁都给事中,以耿直敢言而著称;他的父亲胡琏,于弘治乙卯(1495)科中举人,乙丑(1505)科中进士,任南京刑部右侍郎,调闽广二省兵备道,平佛郎机牙有功,升授按察司布政司,晋中丞副都御史巡抚浙江、福建沿海,以随平宸濠功,调刑部左侍郎,嘉靖十六年(1537年),嘉靖帝擢胡琏为户部右侍郎、兼都察院佥都御史总督云贵二省粮饷,征讨安南(越南);效忠的哥哥胡效才,也是正德丙子(1516)科举人,丁丑(1517)科进士,文才出众,才思缜密,授河南道御史,擢真定府知府;效才之子胡应征,嘉靖丁未(1545)科举人,举经魁;另外,胡琏是明代文学家吴承恩的舅舅。吴承恩的夫人牛氏是胡琏儿媳妇牛夫人的妹妹,两家可谓是亲上加亲。

明嘉靖庚申年,胡效忠游览黄梅四祖寺,刻柳宗元诗《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于灵润桥下西南:“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宗元。”落款:“大明嘉靖庚申(1560)胡效忠来游刻石。”该石长方形,高1.47米,宽0.87米,竖刻六行,每字高0.14米,宽0.13米,行草阴刻。

杨天元:从“灵润桥石刻”看黄梅文化名人效应

(唐 柳公权书)

杨天元:从“灵润桥石刻”看黄梅文化名人效应

(此图为胡效忠所笔)

又如:灵润桥下石刻“慧珠”二字,下面落款为:“姑射山贾鉝题” ,这是一位清代有名的大画家之笔。姑射山位于汾西城西部边界,而贾鉝是山西临吩举人,因此自称“姑射山贾鉝题”。贾鉝(1662-1722),即清著名书画家贾铉,字玉万,号可斋,山西临汾举人。因避康熙帝玄烨之“玄”讳,更名为鉝,官至黄州通判、知府。贾铉的诗、文、书、画皆臻妙境,平生以绘画艺术成就最高,山水、花鸟、竹石都有描绘。画风澹逸雅致,喜用瘦笔干墨,峭劲脱俗,人以“不食人间烟火”形容他画作的高妙。他的写意画线条简练,墨色适中,生动而富于变化,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贾鉝的书风近似赵、董一路,娟秀挺拔,看“慧珠”两字,就可以看出他俊朗飘逸的书法风格。

再如:御史李得阳在桥下题诗并刻于石。李得阳,字伯英,号景渠,安徽省广德县东亭乡人。嘉靖乙丑年(1529)进士,历任兰溪知县,治绩赫然,迁户部主事,升九江知府,修筑三洲堤,建澄江楼,使萑苻水泽匪盗消除。后移广东兵备副使,补漳南道,历任湖广左布政、抚楚都御使。所著《赋役全书》成为明朝的制度、法典。万历二十九年(1601)因抚楚之功,得钦赐白金,升任工部左侍郎,统辖京师百工,终因任重事繁,积劳成疾,猝死任上,著有《理学臆言》、《羲苍子》、《尘外尘谈诗文集》等。

杨天元:从“灵润桥石刻”看黄梅文化名人效应

(慧珠 贾鉝题)

杨天元:从“灵润桥石刻”看黄梅文化名人效应

( 御史李得阳题刻)

杨天元:从“灵润桥石刻”看黄梅文化名人效应

(宝刹佈黄金,仙泉流碧玉。 王辅元题)

杨天元:从“灵润桥石刻”看黄梅文化名人效应

(双峰一片白云飞 南昌黄仁题)

还有清代黄州知府王辅元,他在灵润桥下也刻有题诗。“宝刹佈黄金,仙泉流碧玉。”至今字迹清晰,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这些名人大腕,封疆大吏,文人墨客,人虽离世,作品尚存,对宣扬黄梅禅文化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好山好水,要有名人捧:范仲淹《岳阳楼记》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浑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有了这篇文记而扬名天下;王勃《藤王阁序》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崔颢题《黄鹤楼》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些都是千古绝唱。名人捧红了三大名楼,影响之大,世人皆知,这就是名人效应。我们要认真保护这些珍贵的遗物,记住这些大文学家、诗画家的其人其字,为宣扬黄梅县历史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杨天元 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河南诗词学会会员、黄梅县八角亭诗社社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柳公权   黄梅县   石刻   淮安   知府   嘉靖   侍郎   举人   山前   御史   科举   进士   碧玉   桥下   美文   效应   名人   文化名人   杨天元   黄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