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古树名木」张家塘前两棠梨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宋代·王禹偁《村行》

「黄梅·古树名木」张家塘前两棠梨

左边一棵是棠梨,右边一棵也是棠梨。在孔垄镇张塘靠近东港的坝边,有两棵110多年的国家三级保护古树,静静矗立,枝繁叶茂,两棵树树高分别是9米,9.5米,胸径1.28米,1.6米。

“真没有想到我们孔垄张塘还有古树?!”当我的张塘古树视频在网上发布不到一天,好多人惊叹平时没有留意到,身边居然有大自然馈赠的百年“宝物”。这视频当天点击率就过1万,点赞251,留言71。有网友留言,有一年,其中一棵树整个一年没有吐绿叶,第2年却又花开正茂。很神奇!

张塘社区,原名张家塘,因以前张姓居住的时候,村前有一池塘,而得名。现有王、段、张、熊等姓。这里位于孔垄镇西厢大道北,105国道以东,站前大道南,新安村以西,是“湖北省五好村党组织”、“湖北省文明村”、“湖北省宜居村庄”。

棠梨树,别名野梨、鹿梨、铁梨树、棠梨树。《救荒本草》:"棠梨树,今处处有之,生荒野中。叶似苍术叶,亦有团叶者,有三叉叶者,叶边皆有锯齿,又似女儿茶叶,其叶色颇白。开白花,结棠梨如小楝子大。" 古人是非常喜爱棠梨的。唐代元稹写道《村花晚》:“三春已暮桃李伤,棠梨花白蔓菁黄”。

张家塘前两棠梨,见证了黄梅一棉的兴衰。1980年,黄梅一棉就在这里动工投产。厂区面积81252平方米,建筑面积17316平方米,主要生产“七仙女”牌21支纯棉纱和11支麻棉纱。有员工1100多人。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年完成利税150多万元,是黄梅县重要的财政收入。遥想当年,这里每天上千人的出入,还有南来北往货车的进进出出,以及晚上车间的灯光通明,是如此的红火。就连周边的饮食店、小卖部,也都日夜营业,个个赚得盆满钵满,不到几年,都把青砖瓦房翻成了红砖楼房。二十年后,这个厂经营不善,破产了,许多人失业了,纷纷外出打工养家糊口,于是人去厂空,这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黄梅·古树名木」张家塘前两棠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黄梅一棉的大门朝向西厢大道,而有一个侧门(小门)就是从东港的坝边五猖庙前的两棵棠梨树旁经过。树就是东港和张家塘之间的,那个小坝两米宽左右吧。40年前,树没有现在这么高,树龄70多年,坝上也是泥巴路,我们到一棉抄近路就从这里走,有几次下雨的时候,还差点在树前滑倒,搞不好,就落到港水里去了。

我在棉纺六楼居住的时候,每天都可以站在阳台上远远地望见那两棵棠梨树。每年端午的时候,张塘的龙舟都是从这下水,于是,锣鼓声、鞭炮声、喧闹声不绝于耳。树下也站满了看热闹的人群。那几天,树下是喧闹的。而平时的三百多天,两棵树就安安静静地站在那,就如同一对兄弟,在携手维护着这一带的安详和稳定。

从棉纺六楼到棠梨前,要穿过一条小弄,走过50多米长的水泥路。以前这里有十来户人家,30多年前这里有好几户人家在棉纺上班呢。如今,有好几家大门紧锁,春节的时候也没有贴对联,门口的草长得有上米高,不用说,早去外地了。1994年,我在六楼门口摆摊,抽空就看看自修的教材,有一户人家的朋友对我很好,把我高教自考的书按原价都收了去,现在想起来,那是人家诚心帮忙,减轻我的生活压力,那时候只知道那个朋友经常在我这里买东西,可我连人家的名字都不曾知道。

「黄梅·古树名木」张家塘前两棠梨


光阴荏苒,岁物丰成。张家塘前两棠梨,成为了是绿色的“文物”,是活着的化石,刻印着百年的世事沧桑,铭记着自然的脉搏,承载着多少游子的故乡情。它们默默无闻,却又与人们息息相关,见证岁月变迁。当地人对古树的一代代悉心保护,成就了今日孔垅张塘古树名木的岁月静好。

「黄梅·古树名木」张家塘前两棠梨


作者:曹锦军,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曹锦军围炉》文学微信平台总编、湖北省2019年长江读书节领读者、中国摄影家协会2020年新媒体专题研修班学员、黄梅摄协副秘书长,擅长微视频、专题片拍摄、制作、解说词撰写。著有《北纬三十度上的黄梅》《烟雨浸润滨江城》,主编有《穿越时空赏黄梅》《大美黄梅》等书。文字作品发表百万字,散见于《学习强国》《文旅中国》《长江文艺》《长江丛刊》《湖北日报》《 文旅湖北》《荆楚群文》《黄冈日报》《鄂东晚报》《黄石周刊》等。摄影作品多次在省级比赛得奖或入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棠梨   黄梅县   东港   龙舟   小卖部   西厢   安安   泥巴路   树名   湖北省   协会会员   花开   长江   棉纺   美文   喧闹   视频   黄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